[發明專利]余熱回收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3432.1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81757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25 |
| 發明(設計)人: | 黎澤洪;楊帆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巖昱節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8D21/00 | 分類號: | F28D21/00;F28F9/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李靜 |
| 地址: | 40002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余熱 回收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降溫工業設備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余熱回收系統,包括依次連通的回收組件、循環泵、儲液箱和換熱器,所述回收組件包括豎直設置的吸熱筒,吸熱筒包括內筒和外筒,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供熱交換介質流動的通道,所述吸熱筒頂部設有蓋合吸熱筒的頂蓋,所述頂蓋的底部中心處呈倒錐形的凸起。采用本專利中的技術方案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高溫工件自然冷卻,造成余熱的浪費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降溫工業設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余熱回收系統。
背景技術
余熱是指生產過程中由各種熱能轉換設備、用能設備、化學反應設備及高溫工件產生而未被利用的熱能。在紡織印染、電鍍加工、化工制藥、印刷烘干、煤泥烘干、鑄造、電解鋁生產等工業領域存在大量需要回收利用的余熱。如果通過回收可以充分利用這部分能量,將極大地減少工業能源損耗,同時余熱回收利用是提高經濟性、節約燃料的一條重要途徑。
而對于高溫工件的冷卻,大多數的生產企業通常是采用將高溫工件堆放在某一區域,通過自然冷卻的方式使得高溫工件中的余熱被浪費,同時這樣的冷卻方式使得高溫工件冷卻的時間延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余熱回收系統,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高溫工件自然冷卻,造成余熱的浪費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為:
余熱回收系統,包括回收組件、循環泵、儲液箱和換熱器,所述回收組件包括豎直設置的吸熱筒,吸熱筒包括內筒和外筒,內筒與外筒之間形成供熱交換介質流動的換熱通道,所述吸熱筒頂部設有蓋合吸熱筒的頂蓋,所述循環泵、儲液箱、換熱器和換熱通道通過管道依次連通形成熱交換介質的循環回路。
本技術方案的技術原理和效果在于:
1、本方案中高溫工件放置在吸熱筒內,高溫工件的熱量使其周圍的氣體升溫,由于熱氣流的上升特性,熱氣流在上升過程中,其熱量被內、外筒之間的熱交換介質吸收,循環泵為熱交換介質提供流動的動力,熱交換介質將熱量帶至換熱器處,從而對高溫工件的余熱進行回收,解決了現有技術中高溫工件自然冷卻,造成余熱的浪費的問題,同時還降低了高溫工件的冷卻時間。
2、本方案中在吸熱筒頂部設置有頂蓋,減少熱氣流從吸熱筒頂部溢出的量,從而提高余熱回收的效率,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熱氣流從回收組件的頂部不斷溢出而導致余熱的回收效果大幅度降低的問題。
進一步,所述頂蓋內設有空腔。
有益效果:由于氣體相較于固體而言其導熱率較小,因此空腔的設置可以起到一定的隔熱作用,降低熱氣流與外界換熱的量。
進一步,所述空腔的頂部敞口設置,且空腔的頂部設有可拆卸的蓋板,空腔內填充有保溫材料。
有益效果:保溫材料的加入能夠進一步提高對熱氣流的隔熱效果,同時蓋板可拆卸連接便于操作人員對空腔內保溫材料的取放。
進一步,所述內筒的外壁上設有凹槽,凹槽內設有供熱交換介質流動的吸熱管。
有益效果:凹槽的設置一方面便于對吸熱管的定位,另一方面凹槽的設置還能進一步降低熱交換介質與內筒內部熱氣流的距離,提高換熱的效果。
進一步,所述內筒的內壁上開設有多個與凹槽連通的散熱孔。
有益效果:這樣熱氣流能夠從散熱孔直接進入到凹槽內,使得熱氣流能夠直接接觸吸熱管,進一步提高熱交換介質的換熱效果。
進一步,所述頂蓋的底部中心處呈倒錐形的凸起。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巖昱節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巖昱節能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343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