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面板結構及面板制作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3083.3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390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徐正興 | 申請(專利權)人: | 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 | 分類號: | G02F1/1335;G02F1/1333 |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識產權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黃威 |
| 地址: | 518132 廣東省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透明電極層 彈性膠 第二基板 面板結構 導電球 色阻層 第一基板 電性導通 電性連接 面板制作 金屬球 基板 壓縮 | ||
一種面板結構包含第一基板、第二基板、第一透明電極層、第二透明電極層、彈性膠、導電球以及色阻層。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設置于所述彈性膠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所述導電球位于所述彈性膠中,設置于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及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之間,用來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透明電極層及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所述色阻層,位于所述第二透明電極層與所述第二基板之間。利用本發明的面板結構,來確保位于彈性膠中的金屬球可以被壓縮,使得第一、二基板間相互電性導通。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液晶面板結構及液晶面板制作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液晶顯示面板廣泛的應用在各種電子裝置上,如何改善視角較窄一直是液晶顯示領域所要改善的問題。目前常用的廣視角液晶顯示技術為橫向電場效應(In-PlaneSwitching,IPS)顯示技術及垂直排列(Vertical Alignment,VA)液晶顯示技術。而VA液晶顯示技術相較于IPS顯示技術具有對比高及漏光低的優點。
多疇垂直配向模式(Multi_domain Vertical Alignment,MVA)是VA液晶顯示技術一種,利用彩膜側的突起實現多疇顯示,藉此改善了垂直配向模式的視角。但由于彩膜側的突起,使突起周圍的液晶分子偏向范圍被限制,漏光也較嚴重。而圖形化垂直配向模式(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PVA)是在彩膜側氧化銦錫(ITO)透明電極上制作對應的ITO狹縫(Slit),不需要制作彩膜側突起,狹縫的寬度通常8~15微米左右,實現多疇顯示。這種方法克服了彩膜側的突起,大幅度減少了相應的漏光。
高垂直排列(High Vertical Alignment,HVA)模式也是VA液晶顯示技術中其中一種,HVA液晶顯示技術是利用像素電極與彩膜基板的公共電形之間的垂直電場來控制液晶層中液晶分子的方向。制作HVA顯示面板時,會將金屬球混合在封框膠內,涂布在基板的兩側或是左右其中一側上,使得上下基板電路能夠導通,從而在光電場配向制程時能通過此電路對液晶層進行配向,常用的封框膠為聚酯型聚氨酯膠(AU膠)。
如圖1所示為常見的HVA顯示面板結構,在上板12與下板14之前膠涂AU膠16,在AU膠16中放置金屬球18使得上板12與下板14電性導通。在HVA顯示面板中,上板12與下板14之間的導通性的好壞大大地影響了顯示品質,特別是在濾色彩膜激光(Laser On Color-filter,LOC)工藝中,上下基板的導通性的好壞會關系到液晶配向的成功與否。若上下板無法電性導通,會導致液晶配向效果不良,造成顯示效果差或無法正常顯示。
HVA顯面面板中的金屬球18通常是利用在塑膠材質球狀顆粒外表面鍍金形成,因此金屬球18是具有彈性并且可壓縮的,同時AU膠16也同樣具有彈性,因此當上板12與下板14貼合時,金屬18球會被壓縮使上板12與下板14可電性導通。
由于上板12與下板14之間有很多膜層,即AU膠涂布位置空間高度不一致,且由于制程冗余量的限制(比如基板彎曲或重壓的狀況下),上下基板不同位置的壓合程度不一致,會導致不同位置的金屬球18被壓縮程度不一致,如圖2所示。
請參考圖3,在上板12與下板14之間分別各具有一層ITO透明電極層102,此外,在顯示面板中可能具有更多的膜層,如金屬線層104及絕緣層106,在有些膜層結構中,由于顯示面板中還有其他膜層與部,會使上板與下板之間的兩層ITO透明電極層102距離過寬,或因外力使得顯示面板彎曲,使得上板12與下板14之間的金屬球18沒有被壓縮,若金屬球18不能被壓縮,則上下的ITO透明電極層無法被導通,使得面板無法正常顯示。
因此,需要一種面板結構,來確保位于AU膠層中的金屬球可以被壓縮,使得上下基板間相互導通。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深圳市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3083.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