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微生物油脂生產方法及其應用在審
申請號: | 201910362911.1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5726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0 |
發明(設計)人: | 凌嘉茵;許燕濱;盧傳升;何培根;李凱鈴;杜青平;謝光炎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工業大學 |
主分類號: | C12N1/16 | 分類號: | C12N1/16;C12P7/64;C02F3/34;C12R1/645;C02F10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張春水;唐京橋 |
地址: | 51006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產油酵母菌 培養液 微生物油脂 廢水處理技術 微生物生長 培養條件 無菌條件 穩定期 優勢菌 微生物 接種 應用 生產 生長 | ||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微生物油脂生產方法及其應用。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產油酵母菌接種至pH值為3.3~4的培養液中進行培養,其中,所述產油酵母菌在所述培養液中的初始濃度為(1~2)×108cells/mL。本發明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中,產油酵母菌在培養液中的初始濃度為(1~2)×108cells/mL能夠大大縮短產油酵母菌生長到穩定期的時間,能夠在培養液原生微生物生長起來之前迅速成為優勢菌,避免了培養液原生微生物帶來的影響,無需控制培養條件為無菌條件就可進行產油酵母菌的培養,降低了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微生物油脂生產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生物柴油是一種綠色可再生資源,燃燒性能好,含硫量低,能夠替代化石燃料。生物柴油的生產技術分為三代,第一代生物柴油技術從食用性油料作物如油菜籽和大豆中生產生物柴油,該技術成熟并已實現工業化,但種植油料作物需要大量土地資源,會出現與糧食生產競爭土地的問題,同時其產量也遠遠未能滿足快速增長的需求;第二代生物柴油技術從非食用性油料作物如麻風樹中生產生物柴油,該技術尚未成熟,并有與第一代生物柴油技術相似的問題,或者從廢煎炸油如地溝油或動物油脂中生產生物柴油,會因原材料來源有限而受到限制;第三代生物柴油技術采用產油微生物生產生物柴油,成為了生物柴油產業的新希望。
采用產油微生物生產生物柴油相比于采用油料作物有很多優勢,油脂產量比油料作物高,耗水量更少,能在多種環境中生長,不需要和傳統農業爭奪土地資源,不需要除草劑和殺蟲劑。但是,早期的微藻培養生產生物柴油需要使用大量化肥確保產量,化肥的使用會增加成本,并有造成二次污染的風險。所以,使用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營養物或者農業廢料作為培養產油微生物的肥料是更好的選擇;另一方面,食品工業廢水有機物含量高,非常適合產油微生物的生長。
然而,采用廢水進行產油微生物的培養,雜菌污染問題突顯,廢水中的有機物和營養物多,適于很多種類微生物的繁殖,并且生長速度更快的原生細菌和真菌比外加的產油微生物更具有生長優勢,對產油微生物的生長和產油有不利影響。例如在畜牧業廢水中,無菌條件下的微藻的油脂產量是非無菌條件下的1.3-1.7倍,即雜菌的生長會使微藻的油脂產量降低20%-40%。
早期的第三代生物柴油技術,使用的是海水或淡水來培養微藻。由于海水或淡水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低、固體懸浮物少和粘度相對低易于過濾等特點,主要通過過濾除菌的方法,控制雜菌污染。與此同時,營養物質含量低也導致了油脂產量低,需要添加化肥確保產量。但是,廢水中的固體懸浮物相對多,有機物和氮磷等營養物質物質含量高,部分廢水具有輕微粘性,容易堵塞濾網,不便于使用過濾除菌,使得采用廢水培養產油酵母生產微生物油脂主要停留在實驗室研究階段,控制雜菌污染主要采用高溫蒸汽滅菌。但是,高溫蒸汽滅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從生產的角度,對于廢水的巨大水量,采用高溫蒸汽滅菌對設備的要求高。使用抑菌劑或抗生素等會很可能產生二次污染,影響后續水處理工藝過程的效率。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微生物油脂生產方法及其應用,用于解決采用廢水制備微生物油脂雜菌污染問題突顯,采用高溫高壓滅菌控制雜菌污染能耗大、設備要求高等的問題。
本發明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產油酵母菌的培養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將產油酵母菌接種至pH值為3.3~4的培養液中進行培養,其中,所述產油酵母菌在所述培養液中的初始濃度為(1~2)×108cells/m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工業大學,未經廣東工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91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