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及系統有效
申請號: | 201910362810.4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82381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5-13 |
發明(設計)人: | 張茜;李揚波;何朦凡;孫新領;安德宇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南工學院 |
主分類號: | H04W28/04 | 分類號: | H04W28/04;H04W28/06;H04W36/00;H04W36/30;H04L1/16;G06Q50/2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眾智信知識產權事務所 53113 | 代理人: | 張璽 |
地址: | 453000 ***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移動 終端 教育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由移動終端收集用戶的教育背景信息,并將所收集的教育背景信息分為多個信息分段,對每個分段進行編號;由移動終端向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發送第一信息發送請求消息;由移動終端向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發送第二信息發送請求消息;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確定來自移動終端的信號的第一接收功率;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確定的第二接收功率;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將第一接收功率發送給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則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向移動終端發送切換命令;在接收到切換命令之前,由移動終端按照編號順序將多個信息分段發送給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關于智能教育技術領域,特別是關于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及系統。
背景技術
遠程教育,在教育部已出臺的一些文件中,也稱現代遠程教育為網絡教育,是成人教育學歷中的一種。是指使用電視及互聯網等傳播媒體的教學模式,它突破了時空的界線,有別于傳統的在校住宿的教學模式。使用這種教學模式的學生,通常是業余進修者。由于不需要到特定地點上課,因此可以隨時隨地上課。
現有技術CN104835087B公開了一種教育測試系統的數據處理方法及裝置,該方法包括:根據當前用戶的ID信息,在第一數據庫中獲取與ID信息對應的用戶個人能力值,其中,第一數據庫中記錄有各個ID信息的用戶個人能力值;根據獲取的用戶個人能力值,在第二數據庫中確定與該用戶個人能力值對應題目質量的題目;將確定的與該用戶個人能力值對應題目質量的題目推送給當前用戶。
現有技術CN105323599B涉及電視教育門戶系統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能將教學信息形成統一門戶風格導航頁面體系的電視教育導航門戶推薦方法及系統,其包括聚合引擎模塊、終端適配組件、商家ID捆綁模塊和統一接口平臺。
現有技術CN106558254B一種基于互聯網進行家校互動素質教育的系統,能夠將家長和學校聯合到一起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所述系統包括:教師終端,用于接收教師輸入的待查詢的特征信息,并將其發送至服務端,所述待查詢的特征信息包括:本次素質教育課的主題;服務端,用于根據接收到的待查詢的特征信息,向所述教師終端返回相應的針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電子教材,并向參與本次素質教育課的學生的家長發送針對家長的素質教育電子教材;教師終端,還用于向學生展示或播放所述服務端返回的針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電子教材;家長終端,用于向家長展示或播放所述服務端發送的針對家長的素質教育電子教材,以便指導家長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及系統,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該基于移動終端的無痕教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由移動終端收集用戶的教育背景信息;
由移動終端將所收集的教育背景信息分為多個信息分段,并對多個信息分段中的每個分段進行編號;
由移動終端向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發送第一信息發送請求消息;
由移動終端向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發送第二信息發送請求消息;
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基于第一信息發送請求消息,確定來自移動終端的信號的第一接收功率;
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基于第二信息發送請求消息,確定來自移動終端的信號的第二接收功率;
由第一教育信息收集站將第一接收功率發送給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
如果第二接收功率大于第一接收功率,則由第二教育信息收集站向移動終端發送切換命令;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南工學院,未經河南工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81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