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2767.1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1452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魯志軍;蔣海儉;王禮霖;才華;閔青;章政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Q20/32 | 分類號: | G06Q20/32;G06Q20/38;G06Q40/04;H04L29/08;H04L29/12 |
| 代理公司: |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王星;楊美靈 |
| 地址: | 200135 上海***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聚合 支付 方法 系統 | ||
本發明涉及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統。聚合支付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從用戶端接收對應于支付信息的第一訪問請求;基于第一訪問請求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以及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其中,重定向地址信息包括跳轉目標信息和對應于所支付交易訂單的訂單信息。聚合支付系統包括:接收單元,其配置成從用戶端接收第一訪問請求;重定向地址信息生成單元,其配置成基于第一訪問請求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以及發送單元,其配置成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其中,重定向地址信息生成單元還配置成將對應于交易訂單的訂單信息和交易金額信息封裝在重定向地址信息中。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支付領域。具體而言,本發明涉及用戶端、系統端的聚合支付方法以及聚合支付系統。
背景技術
傳統的現金支付需要找零,不僅影響交易速度,而且降低用戶的消費支付體驗。目前,在日常的交易過程中,通過用戶的設備進行移動支付已經是越來越為消費者所接受并越來越普及的方式。用于交易的移動支付的方式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是通過掃描二維碼進行的支付操作(掃碼支付)。
然而,在掃碼支付的過程中,常出現以下情況:用戶使用其設備上不同的第三方應用軟件進行掃碼,因而導致商家需要出示對應于用戶所使用的第三方應用軟件的二維碼;收款人員需要到相應的賬戶確認支付是否成功;特別地,在商家提供某特定種類二維碼的情況下,用戶只能采用與該二維碼的發放方對接的第三方應用軟件進行掃碼支付,因此造成用戶體驗差,甚至有可能導致支付失敗。
而且,在進行支付的過程中,系統需要頻繁地向商戶端獲取關聯于該次交易訂單的訂單信息,造成商戶端、用戶端、系統以及收單機構之間大量的信令消耗。
發明內容
因此,需要一種能夠支持多種第三方軟件掃描二維碼進行支付的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統。采用該聚合支付方法和系統,在商戶端出示某種二維碼的情況下,可以允許用戶自由選擇其慣用的第三方應用軟件進行掃碼支付(該第三方應用軟件可以不與二維碼提供方進行對接),從而有效地保證用戶的消費支付體驗。同時,對關鍵的交易信息進行特定配置,使得節省交易過程中的信令開銷。
為實現以上目的的一個或多個,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按照本發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聚合支付方法,其包括:從用戶端接收對應于支付信息的第一訪問請求;基于第一訪問請求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以及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其中,重定向地址信息包括跳轉目標信息和對應于所支付交易訂單的訂單信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訂單信息包括訂單號和/或訂單詳情中的一個或多個信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或以上任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通過代理服務進行。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或以上任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第一訪問請求包括用戶端信息、商戶端信息、發碼機構分類碼和收單機構標識(ID)。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或以上任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重定向地址信息還包括收單機構信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或以上任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包括:基于商戶端信息和收單機構ID通過查表法獲得用于生成重定向地址信息的信息。
根據本發明一實施例或以上任一實施例的聚合支付方法,其中,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包括:經由商戶端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或者經由收單機構向用戶端發送重定向地址信息。
按照本發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種聚合支付方法,其包括:從商戶端獲取訂單的支付信息;根據支付信息生成第一訪問請求;接收基于第一訪問請求生成的重定向地址信息;根據重定向地址信息生成第二訪問請求;接收基于所述第二訪問請求的支付請求;以及根據支付請求進行支付;其中,重定向地址信息包括跳轉目標信息和對應于所支付交易訂單的訂單信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銀聯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76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