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有效
申請號: | 201910362747.4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3704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6-25 |
發明(設計)人: | 吳海燕;王冬亞;周勛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大學 |
主分類號: | A01N47/38 | 分類號: | A01N47/38;A01N43/36;A01P3/00 |
代理公司: | 南寧市吉昌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5125 | 代理人: | 李秋琦 |
地址: | 530004 廣西壯族***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防治 番茄 枯萎病 藥物 組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咪鮮胺和咯菌腈。本發明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使用咪鮮胺和咯菌腈為主要的活性成分,其作用原理是,通過咪鮮胺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在植物體內具有內吸傳導作用,內吸性強,速效性好,持效期長。在通過咯菌腈抑制葡萄糖磷?;嘘P的轉移抑制真菌菌絲體的生長,最終導致病菌死亡。將咪鮮胺和咯菌腈混合復配制備得到的殺菌劑,同時在明顯增效達到最優防治效果的情況下減少藥劑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和農藥在作物體內的殘留,減少對環境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藥組合物,特別涉及一種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
背景技術
番茄枯萎病又稱萎蔫病,多數在番茄開花結果期發生,局部受害,全株顯病。發病初期,僅植株下部葉片變黃,但多數不脫落,隨著病情的發展,病葉自下而上變黃、變褐,除頂端數片完好外,其余均壞死或焦枯。有時病株一側葉片萎垂,另一側葉片尚正常。
番茄枯萎病一般的防治方法包括:1、選用無病種子和種子處理:從無病植株上選留種子。種子消毒可用0.3-0.5%的50%克菌丹可濕性粉劑拌種。2、苗床消毒:選擇三年以上沒有種植過的番茄的土地作苗床。3、輪作:發病地應與其他蔬菜進行3-4年輪作。4、藥劑防治:田間初見病株時,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灌注植株根部周圍土壤,每株灌藥液250-500克,每隔10天左右灌一次,連續灌3-4次。5、選栽抗病品種。然而目前這些方法各有局限性。選擇抗枯萎病番茄品種缺乏,且種子價格較高,提高生產成本。設施栽培中番茄優勢產區考慮到經濟效益和市場需求無法實現輪作。或是使用藥物進行防治,藥物使用量大、防治效果不明顯,植物產生抗藥性,番茄枯萎病得不到有效的防治。
公開于該背景技術部分的信息僅僅旨在增加對本發明的總體背景的理解,而不應當被視為承認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該信息構成已為本領域一般技術人員所公知的現有技術。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從而克服防治番茄枯萎病藥劑用量大、防治效果不顯著的缺點。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的有效成分包括咪鮮胺和咯菌腈。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咪鮮胺和咯菌腈的體積比為1-10:1-10。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咪鮮胺和咯菌腈的體積比為1-4:1-4。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咪鮮胺和咯菌腈的體積比為1:4。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咪鮮胺和咯菌腈的體積比為4:1。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咪鮮胺的質量濃度為0.01-20mg/L;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咯菌腈的質量濃度為0.01-20mg/L。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咪鮮胺的質量濃度為0.5-15mg/L;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咯菌腈的質量濃度為0.5-15mg/L。
優選地,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的防治番茄枯萎病的藥物組合物,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咪鮮胺的質量濃度為10mg/L;所述藥物組合物中咯菌腈的質量濃度為10mg/L。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大學,未經廣西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747.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