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在審
申請號: | 201910362481.3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6267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發明(設計)人: | 周承軍;陳創修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 |
主分類號: | H02S40/22 | 分類號: | H02S40/22;H01L31/04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合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53 | 代理人: | 李非非;楊興宇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雙玻組件 發電量 太陽光線 光導板 第二區域 第一區域 光伏支架 背表面 可吸收 正表面 導出 覆蓋 探出 潛能 發電 吸收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該系統包括至少一排頂部具有光導板及雙玻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所述光導板及所述雙玻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頂部朝向依次具有間隔的設置;所述光導板面向所述雙玻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線的第一區域及可導出光線的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探出所述雙玻組件的覆蓋范圍,所述第二區域處于所述雙玻組件的覆蓋范圍內。該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可以在不影響雙玻組件正表面吸收太陽光線的情況下將太陽光線引導至雙玻組件的背表面,使得雙玻組件的雙面均可以獲取太陽光線,充分發掘了雙玻組件的發電潛能,大幅度的提升了雙玻組件的發電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伏跟蹤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
背景技術
雙玻組件,是指由兩片玻璃和太陽能電池片組成復合層,電池片之間由導線串、并聯匯集到引線端所形成的光伏電池組件。由于雙玻組件的背面同樣可以吸收光線并產生電能,與傳統的光伏組件相比具有較高的發電效率,因而近年來應用十分廣泛。
但是,目前雙玻組件的背面發電潛力尚未得到充分開發,現有技術中提升雙玻組件的背面發電效率主要是通過在雙玻組件的背表面設置反光裝置來實現的,反光裝置由于受到組件的遮擋,獲取的光線較為有限,限制了雙玻組件的發電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用以提升雙玻組件對太陽輻射的利用率,進而提升發電效率,包括至少一排頂部具有光導板及雙玻組件的光伏支架,其中:
所述光導板及所述雙玻組件沿所述光伏支架頂部朝向依次具有間隔的設置;
所述光導板面向所述雙玻組件的背表面,包括可吸收光線的第一區域及可導出光線的第二區域,所述第一區域探出所述雙玻組件的覆蓋范圍,所述第二區域處于所述雙玻組件的覆蓋范圍內。
具體實施中,所述高發電量雙玻組件系統包括沿光線入射方向設置的多排所述光伏支架,各相鄰兩排所述光伏支架頂部的所述雙玻組件的間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長時前排所述雙玻組件陰影的長度。
具體實施中,所述第二區域位于所述光導板的底側,各排所述光導板與前排所述雙玻組件的間距大于或等于在一年中日影最短時前排所述雙玻組件陰影的長度。
具體實施中,所述光導板內部具有光導纖維,所述光導纖維的光入射端設置于所述第一區域,光導出端設置于所述第二區域。
具體實施中,所述光導纖維的光入射端及光導出端均垂直于所述光導板的正表面。
具體實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頂部具有多個所述光導板及多個所述雙玻組件,各所述光導板與底部對應的所述雙玻組件的寬度相等。
具體實施中,所述光伏支架通過雙層固定夾具夾持所述光導板及所述雙玻組件。
具體實施中,所述雙層固定夾具的光導板夾持面具有橡膠墊,所述橡膠墊表面呈波浪狀。
具體實施中,所述雙層固定夾具包括側邊夾具和中間夾具,所述側邊夾具具有單側夾持部,設置于一排中的兩側所述光導板及兩側所述雙玻組件的外端;所述中間夾具具有雙側夾持部,設置于一排中的相鄰兩個所述光導板及相鄰兩個所述雙玻組件之間。
具體實施中,各排所述光伏支架包括垂直于光線入射方向設置的多組立柱,各組內包括兩個沿光線入射方向設置的所述立柱,各所述立柱具有高度調節機構。
具體實施中,所述光伏支架還具有斜撐桿,所述斜撐桿的兩端分別與主梁及所述立柱鉸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未經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481.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