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薄殼山核桃兩段容器育苗方法在審
申請號: | 201910362429.8 | 申請日: | 2019-04-30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222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發明(設計)人: | 常君;任華東;鄭文海;吳雷;姚小華;張成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 |
主分類號: | A01G31/00 | 分類號: | A01G31/00;A01G31/02;A01G24/28;A01G24/23;A01G24/20;A01G24/15;A01G24/10;A01G17/00;A01G9/029 |
代理公司: | 寧波市鄞州盛飛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3 | 代理人: | 洪珊珊;邢麗艷 |
地址: | 311400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關鍵詞: | 薄殼山核桃 小容器 育苗階段 大容器 育苗 良種苗木 容器育苗 兩段 造林成活率 苗木根系 農業種植 保存率 展葉 點播 苗木 生長 培育 | ||
1.一種薄殼山核桃兩段容器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育苗方法包括小容器育苗階段和大容器育苗階段,
所述小容器育苗階段為薄殼山核桃種子點播在小容器中進行育苗,
所述大容器育苗階段為待小容器中的薄殼山核桃苗木展葉,高度生長到15cm~20cm時將整個小容器放置于大容器內繼續進行育苗。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薄殼山核桃種子點播在小容器中前經過催芽并先剪去1/4~1/2長度胚根,所述催芽在2月至3月初進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容器為無底容器。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容器的直徑為4cm~6cm,高度為10cm~12cm。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器的直徑為25cm~28cm,高度為35cm~40cm。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容器中裝有第一基質土,所述第一基質土由重量比為5:(2~4):(1~3)的泥炭、珍珠巖、蛭石混合而成。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器中裝有第二基質土,所述第二基質土包括重量比為6:(1~1.5):(3~2.5)的土壤、腐熟有機肥和農林廢棄物,所述土壤包括耕作土、塘泥的一種或兩種,所述農林廢棄物包括園林廢棄物、菌渣的一種或兩種,所述園林廢棄物包括枯枝落葉、樹木與灌木剪枝。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容器育苗階段在非雨天每天早晚各滴灌1次透水,6月~7月生長期每18d~22d追施一次等比復合肥(N:P:K=15:15:15)10g~20g/容器,8月~9月每14d~16d追施一次高鉀有機無機復混肥(N:P:K=15:5:20)10g~20g/容器。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未經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429.8/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豇豆漂浮育苗方法
- 下一篇:馬尾松容器苗精細化培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