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智能識別電纜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2317.2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63318A | 公開(公告)日: | 2020-10-30 |
| 發明(設計)人: | 黃應敏;胡超強;鄒科敏;劉剛;許翠珊;馮澤華;徐秋燕;高偉光;尤占山;王騫能;胡玉瑩;陳雪兒;郝志峰;劉金勇;陳匡迪;郝燕;邵源鵬;馮家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B7/00 | 分類號: | H01B7/00;H01B7/18;H01B7/36;H01B9/00;H01B9/02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一新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 地址: | 511442 廣東省廣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識別 電纜 | ||
本發明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識別電纜,電纜為依次連接的分段電纜,每一段電纜均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外護套層、鋼帶鎧裝層、內護套層以及導體,導體和內護套層之間設有填充物,填充物采用丙烯酸聚合物制成,鋼帶鎧裝層由多個環形布置的橡膠墊塊圍成,導體的數量為三個,每一導體外均設置有由內至外依次排列的內屏蔽層、絕緣層、外屏蔽層、銅帶屏蔽層以及光纖單元保護層,光纖單元保護層中設有光纖。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智能識別電纜。
背景技術
近年來,隨著電力電纜的普及使用,入地工程的全面開展,電纜化率越來越高。然而,相對迅猛增加的配電電纜數據信息,配電電纜信息化管理薄弱,電纜通道的地理信息臺賬尚未有效建立。傳統地下電纜識別方式采用普通標牌及彩色扎帶的方式,在一段時間后,普通標牌容易從電纜上遺失,彩色扎帶顏色脫落,均達不到識別電纜的目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針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種智能識別電纜,該智能識別電纜能夠通過射頻識別裝置和監測芯片的連接,便于識別電纜。
本發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
提供一種智能識別電纜,所述電纜為依次連接的分段電纜,每一段所述電纜均包括由外至內依次設置的外護套層、鋼帶鎧裝層、內護套層以及導體,所述導體和內護套層之間設有填充物,所述填充物采用丙烯酸聚合物制成,所述鋼帶鎧裝層由多個環形布置的橡膠墊塊圍成,所述導體的數量為三個,每一所述導體外均設置有由內至外依次排列的內屏蔽層、絕緣層、外屏蔽層、銅帶屏蔽層以及光纖單元保護層,所述光纖單元保護層中設有光纖;
相鄰的兩段電纜之間通過接頭連接,每一所述接頭均連接服務器,所述服務器包括燈光報警裝置、電子地圖顯示、線路、通信模塊和設備ID,其中燈光報警裝置則用于實現燈光預警,電子地圖顯示可以顯示預警信息出現的位置和線路;設備ID能夠在服務器中標定被監測電纜的走線位置以及監測該電纜的接頭的位置并在電子地圖顯示中顯示出來,每一接頭在服務器中具有一個設備ID號,服務器能夠建立接頭和被監測電纜的管理臺賬;
所述接頭內置有控制模塊,電子地圖也能夠用于顯示各控制模塊和被監測電纜線路的位置,所述控制模塊包括光纖收發模塊、GPRS模塊和GPS模塊,光纖收發模塊則用于收發光纖信號,GPRS模塊用于實現與服務器的通信,GPS模塊用于顯示當前接頭的位置,線路用于對被監測電力電纜和控制模塊進行臺賬管理,而通信模塊則用于實現與各控制模塊的通信;
所述控制模塊還內置監測芯片,巡檢人員身上佩戴有一射頻識別裝置,所述監測芯片為二維碼,二維碼內含有該控制模塊的當前位置的信息,所述射頻識別裝置能夠用于識別檢測芯片上的二維碼信息并將該信息發送給通信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并通過所述通信模塊將該二維碼信息的發送至服務器。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電纜的位置信息植入監測芯片中,并通過射頻識別裝置實現對該信息的讀寫,并能將該信息上傳至服務器中進行管理,可以避免現有的識別標簽存在的容易受損導致不能識別的問題,并方便對信息的讀取以及后臺管理,使得電纜系統的管理更加智能、高效,電纜更易于識別;
2、監測芯片為二維碼,二維碼內含有該控制模塊的當前位置的信息,射頻識別裝置識別檢測芯片上的二維碼信息并將該信息發送給通信模塊的信號輸入端,并通過所述通信模塊將該二維碼信息的發送至服務器,巡檢人員能夠在服務器中看到該控制模塊的位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未經廣州番禺電纜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2317.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