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自主的指向式裸眼視力篩查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1948.2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41186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克;李焜陽;張瀚韜;陳學浩;陳銘俊;王嘉輝;周建英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3/032 | 分類號: | A61B3/032;A61B3/06;A61B3/036;A61B3/08 |
| 代理公司: | 廣州新諾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張玲春 |
| 地址: | 510275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自主 指向 裸眼 視力 系統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自主的指向式裸眼視力篩查系統,包括:控制模塊;兩個單眼定向傳輸裝置,其包括背光模組、線性菲涅爾透鏡、以及兩塊一定尺寸60HZ液晶顯示圖層;定向傳輸裝置;測距裝置,用于測量測試者至所述顯示圖像層之間的距離,所述控制模塊控制所述單眼定向傳輸裝置分別投射所述左眼圖像以及右眼圖像;半反半透鏡,其置于兩單眼定向傳輸裝置之間且分別呈45°,改變光路的傳輸方向;交互裝置;所述控制模塊根據該輸入信號與所述測試圖像以檢測所述測試者的視功能。本發明通過以上裝置可同時實現50cm、1m、3m、5m等不同縱深距離視力篩查,真正地實現低消耗、高效率、體積小、準確度高等智能化視力篩查,能更好地適用于醫療器械方面。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療視力檢查設備領域,更具體的,涉及一種自主的指向式裸眼視力篩查系 統。
背景技術
隨著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進入我們生活之中,當我們盡情享受 這些電子產品的多姿多彩時,更多地忽視了眼睛的疲勞。其實,人類獲得信息絕大多數都來 源于人類視覺系統。
然而,對于當代社會,學生近視眼發生率的逐年攀升是一個世界性問題,近視眼發生率 最高的是亞洲。據資料統計:目前我國近視患者大概約為3億人口,約占世界近視人數1/3。 鑒于此數據,青少年近視應該引起國家高度重視。因此,眼睛的保護應該引起廣泛關注,擁 有一雙明亮的眼睛能夠帶給我們生活、學習更過的幫助,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進一步地, 我們應該更多的了解關于眼睛的保護知識,準確掌握視力狀況,才能更好地保護眼睛。因此 視力檢測能夠對于我們更清楚地了解自己視力,以警惕自己愛護保護眼睛。
傳統視力檢測,需視力表燈箱輔助,眼科醫師用伸縮指揮棒從大到小依次指向視力表上 的E字視標,同時,被檢者需用遮擋板完全遮蓋另一側眼且注意勿壓眼球,站立在離視力表 一定物理距離位置,讀出醫師所指E字的開口方向。傳統的檢查方式需要醫師的協助,一定 程度上增加勞動力;第二,遮擋板的使用一定程度上增加耗材;第三,測試過程,擋板可通 過漏光的形式作弊以及一定程度壓迫眼球,造成測試不準確性。
此外,指向背光裸眼3D顯示器一定程度上實現其視力篩查功能并解決以上問題,然其需 120HZ液晶顯示面板,且在溫度較低時由于液晶驅動問題造成3D顯示過程顏色的損失;另 外,E字表顯示圖像大概約為21cm可實現所有顯示,目前,市面很難找到21cm、120HZ刷 新率的液晶面板,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屏占比。第三,其局限于背光、以及透鏡,鑒于串 擾問題很難同時實現50cm、1M、3M、5M等物理位置視力檢測。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自主的指向式裸眼視力篩查系統, 以實現無人工、免遮蓋的視力檢測系統。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自主的指向式裸眼視力篩查系統,包括:
兩個單眼定向傳輸裝置,與電子控制模塊連接,所述單眼定向傳輸裝置包括背光模組、 線性菲涅爾透鏡、以及顯示圖像層,所述背光模組發出的光線依次經所述線性菲涅爾透鏡和 顯示圖像層以形成距離顯示圖像層為50cm、1M、3M或5M等縱深距離的左眼圖像或者右眼 圖像;
測距裝置,與所述電子控制模塊連接,用于測量測試者至所述顯示圖像層之間的距離, 所述控制模塊根據所述測距裝置測量的距離控制所述單眼定向傳輸裝置向所述測試者的左眼 投射所述左眼圖像以及控制另一所述單眼定向傳輸裝置向所述測試者的右眼投射所述右眼圖 像;
交互裝置,用于接收所述測試者根據所述測試圖像輸入的輸入信號并傳輸該輸入信號至 所述控制模塊,所述控制模塊根據該輸入信號與所述測試圖像以檢測所述測試者的視力。
半反半透鏡,用于改變光路的方向,其置于兩個單眼定向傳輸裝置之間并分別與其呈45°, 兩個單眼定向傳輸裝置之一通過所述半反半透鏡反射所述左(右)眼圖像,另一所述單眼定 向傳輸裝置通過所述半反半透鏡投射所述右(左)眼圖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未經中山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1948.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