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光二極管、背光模組及顯示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1914.3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320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8-19 |
| 發明(設計)人: | 朱志強;柯耀作 | 申請(專利權)人: | 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2F1/13357 | 分類號: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達信恒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黃志華 |
| 地址: | 361101 福建***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發光二極管 背光 模組 顯示裝置 | ||
1.一種發光二極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側壁以及發光芯片;所述基座與所述側壁構成容置腔,所述發光芯片設置于所述容置腔內;其中,
所述側壁靠近所述基座一側的厚度大于所述側壁遠離所述基座一側的厚度;
所述側壁包括透光區域;所述側壁的透光區域中分散有散射粒子;
在所述發光芯片指向所述側壁的方向上,所述透光區域對應的所述側壁靠近所述發光芯片一側的表面為內表面,所述透光區域對應的所述側壁遠離所述發光芯片一側的表面為外表面,所述內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設置有微結構;
所述微結構為凸起結構;所述內表面和/或所述外表面在靠近所述基座的區域包括的所述凸起結構的密度大于遠離所述基座的區域包括的所述凸起結構的密度。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結構為圓錐形結構或棱錐形結構。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在所述基座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為環形。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包括四個相互連接的側板,其中,兩兩所述側板對向設置,至少兩個對向設置的所述側板采用透光材料形成所述透光區域。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發光二極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側壁的所有區域均采用透光材料,所述側壁的所有區域均為所述透光區域。
6.一種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包括多個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發光二極管、殼體和光學膜片組;
所述殼體包括:背板和側框,所述背板和所述側框形成一容置空間,多個所述發光二極管和所述光學膜片組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所述背板和所述光學膜片組相對設置,所述光學膜片組包括至少一層光學膜片。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發光二極管排列成一排形成燈條;
所述光學膜片包括:導光板,所述燈條的出光面與所述導光板的出光面相交。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位于所述發光二極管背離所述導光板入光面一側的反射片;或者,
所述側框面向所述發光二極管一側表面設有反射涂層。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發光二極管的所述側壁包括四個相互連接的側板,其中,兩兩所述側板對向設置;
沿各所述發光二極管排列方向上對向設置的兩個所述側板采用透光材質,形成所述透光區域。
10.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發光二極管呈陣列分布形成光源組件;
所述光源組件的出光面與所述光學膜片組的出光面相平行。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光模組還包括:位于所述發光二極管與所述背板之間的反射片;或者,
所述背板面向所述發光二極管一側的表面設有反射涂層。
12.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權利要求6-11任一項所述的背光模組以及位于所述背光模組出光側的顯示面板。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未經廈門天馬微電子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1914.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