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1737.9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9700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6 |
| 發明(設計)人: | 辛元雪;史朋飛;蘇新;鄧志祥;張學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常州校區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 地址: | 213000 ***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掌紋 非接觸式 生物識別 手部特征 特征融合 手部 靜脈 感興趣區域 可見光圖像 成像單元 紅外圖像 聚類分析 手部圖像 手掌靜脈 數據樣本 證據融合 指尖 測試集 定位手 識別率 顯著度 指縫 捕獲 手掌 匹配 樣本 指紋 采集 測試 融合 決策 | ||
1.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01,使用兩個成像單元來分別捕獲手掌的可見光圖像和紅外圖像,并將檢測到的圖像以位圖格式進行儲存;
S02,采用指尖點和指縫交叉點定位手部特征感興趣區域,提取可見光圖像中手部特征的掌紋和指紋,提取紅外圖像中手部特征的掌靜脈和指靜脈,并采用聚類分析結合信息顯著度進行提取,建立受試者采集的手部圖像數據樣本集和測試集;
S03,對獲取的測試集中的手部特征與樣本集中的手部特征進行匹配,掌紋、掌靜脈、指紋和指靜脈均使用標準化的漢明距離來計算兩個特征集之間的匹配度,將匹配度作為基本信度分配函數;
S04,將可見光圖像中獲取到的掌紋證據、指紋證據和紅外圖像中獲取到的掌靜脈證據、指靜脈證據進行簡單的DSmT證據融合,設定決策閾值進行判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S01中,捕獲可見光圖像的成像單元采用網絡攝像頭,捕獲紅外圖像的成像單元采用網絡攝像頭加裝紅外濾光片改造成的紅外相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S02中,手部特征感興趣區域主要包括手掌和手指;所述掌紋包括手掌部分的主紋和細紋;所述掌靜脈為手掌部分中包含血管網絡的手靜脈;所述指紋為手指部分的主紋和細紋;所述指靜脈為手指部分中重包含血管網絡的靜脈。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S02中,采用聚類分析結合信息顯著度進行提取具體為:采用聚類分析獲得掌紋、掌靜脈、指紋、指靜脈的顯著點,并計算顯著點的投票強度,顯著點的投票強度可以通過顯著性衰減函數計算,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為曲率,為弧長,控制著衰減速度,σ為投票域范圍,DF(s,k,σ)代表顯著點的投票強度,θ代表顯著點切線和水平方向之間的夾角,l代表弧長S對應的弦長。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S03中,匹配度的取值范圍為[0,1]。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基于手部掌紋掌脈特征融合的非接觸式生物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S01中,成像單元的采集傳感器的觀察區域距離成像單元表面20~30厘米。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未經河海大學常州校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1737.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