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海量量測數據的仿真測試方法及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61320.2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794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雷浩亮;史常凱;關石磊;辛倩;尹惠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2J3/00 | 分類號: | H02J3/00;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國文 |
| 地址: | 100192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量測數據 配電終端 虛擬 主站 仿真測試 測試工作效率 分組數據管理 性能分析結果 配電網 并行訪問 測試水平 仿真生成 運行數據 主站系統 多線程 構建 并行 測試 分組 | ||
1.一種海量量測數據的仿真測試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于待生成的量測數據的數量,確定構建虛擬配電終端的數量并將所有虛擬配電終端與被測主站連接;
對各虛擬配電終端進行分組,并控制各組內的虛擬配電終端對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仿真生成海量量測數據;
各虛擬配電終端將所述海量量測數據并行上送到被測主站,生成被測主站的性能分析結果。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虛擬配電終端的構建,包括:
基于配電終端與主站之間的通信,設置虛擬配電終端的IP地址和端口號;
基于配電終端采集的數據內容,生成虛擬配電終端滿足規約格式的模板數據;
其中,所述模板數據包括:狀態量數據和模擬量數據。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組內的虛擬配電終端對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仿真生成海量量測數據,包括:
對所有虛擬配電終端配置壓力參數,且為同一組內所有的虛擬配電終端配置相同的壓力參數;
基于各虛擬配電終端的壓力參數,對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仿真生成量測數據;
其中,所述壓力參數包括量測數據的變化頻率和變化方式。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為同一組內所有的虛擬配電終端配置相同的壓力參數,包括:
當同一組內所有的虛擬配電終端對配電網運行狀態量數據和模擬量數據進行仿真時,設置相同的狀態量數據和模擬量數據變化頻率,以及狀態量數據和模擬量數據的變化方式;
所述狀態量數據的變化方式包括奇數變、偶數變和全部變,
所述模擬量數據的變化方式包括遞增、遞減和鋸齒波。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各虛擬配電終端的壓力參數,對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仿真生成量測數據,包括:
基于各虛擬配電終端仿真配電網運行數據的常規量測變化和雪崩變化,生成量測數據。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常規量測變化,包括:各虛擬配電終端在1秒內模擬0.7-1.5萬個量測數據并將量測數據在設置的變化頻率內變化;
所述雪崩變化,包括:在常規量測變化的基礎上,將部分虛擬配電終端模擬的量測數據的變化頻率設置為常規量測變化頻率的倍數。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虛擬配電終端在1秒內模擬0.7-1.5萬個量測數據,包括:
在設置的時間內,基于虛擬配電終端的組數均分需要仿真的量測數據變化方式,并將生成的量測數據均勻輸出。
8.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各組內虛擬配電終端對配電網運行數據進行仿真生成海量量測數據之后,還包括:
實時監測各虛擬配電終端生成量測數據對應的規約源碼、虛擬配電終端的通信狀態以及實時變化的量測數據;
基于監測到的規約源碼和虛擬配電終端的在線狀態檢查各虛擬配電終端的工作狀態;
基于實時變化的量測數據統計輸出的量測數據數量;
基于輸出的量測數據數量核實被測主站接收的量測數據數量;
其中,所述量測數據的數量包括:狀態量數據發送次數、帶時標狀態量數據的發送次數和模擬量數據發送次數。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各虛擬配電終端將所述海量量測數據并行上送到被測主站,生成被測主站的性能分析結果,包括:
基于設置的評價指標和被測主站接收的量測數據數量,確定被測主站的服務器平均CPU負載和內存使用率;
當被測主站的服務器平均CPU負載和內存使用率>閾值時,被測主站合格。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未經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國網福建省電力有限公司電力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1320.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