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絮凝劑生產菌及其在對蝦生物絮團養殖和染料脫色中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60200.0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297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1-18 |
| 發明(設計)人: | 郭海朋;張德民;趙月季;朱悅悅;黃雷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波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C12P1/04;C02F3/34;A01K61/59;C12R1/64 |
| 代理公司: | 寧波奧圣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 地址: | 315211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絮凝 生產 及其 對蝦 生物 養殖 染料 脫色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絮凝劑生產菌及其在對蝦生物絮團養殖和染料脫色中應用,特點是該菌為野油菜黃單胞桿菌NBU10,于2018年12月12日保藏于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16936,其制備生物絮凝劑的方法步驟如下:將該菌株接種到種子培養液中進行種子液培養,然后將種子液接種到含0.5 wt%水稻秸稈的發酵培養液中發酵培養;將發酵液于4℃靜止放置過夜,小心移除沉淀,上清液即為有絮凝作用的液體絮凝劑,優點是具有生物質降解并同時生產生物絮凝劑,通過在養殖塘中添加該發明菌株可以有利于較好較快的形成生物絮團,改善對蝦的養殖水質和增加對蝦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微生物制劑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從生物絮團養殖水中分離得到一株絮凝劑生產菌及其在對蝦生物絮團養殖和染料脫色中應用的方法。
背景技術
對蝦養殖是我國水產養殖業中最具代表性的產業之一。近幾年,隨著對蝦養殖面積的增加以及集約化程度的提高,再加上對蝦養殖密度加大后需要投入大量的飼料,導致養殖水體中氮素的大量積累并引起水質惡化。同時大量換水致使營養物質流失,并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引起自然生態系統環境的嚴重失衡,蝦發病率日趨增高。養殖水體微生物在改善水質、降低病原菌入侵和增加對蝦免疫力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通過調控水體微生物多樣性及其水體菌群結構組成,有效促進有毒氮素的微生物轉化和抑菌物質的釋放,從而改善水質和增加對蝦抵抗力,已成為對蝦集約化高密度健康養殖的研究熱點。
基于改變微生物群落結構及其生態功能發展起來的生物絮團技術在改善養殖水體水質和提高對蝦產量等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近幾年在對蝦高密度、零排水養殖模式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生物絮團技術就是通過添加碳源提高碳氮比(C/N)對其養殖水體中的異養菌的調控和應用的技術,研究表明,生物絮團可以顯著改變養殖水體異養微生物的多樣性及其群落結構,而異養菌能夠吸收氨氮并轉化為微生物蛋白,達到調節水質的作用。其中,生物絮凝劑產生菌在對蝦養殖水體生物絮團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因此,篩選或者培養能夠高效生產微生物絮凝劑的菌株并將其應用于對蝦養殖中,可以為對蝦健康生態養殖模式提供重要的指導作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具有生物質降解并同時生產生物絮凝劑的絮凝劑生產菌及其在對蝦生物絮團養殖和染料脫色中應用。
本發明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株絮凝劑生產菌,該菌為野油菜黃單胞桿菌NBU10(
該菌株為革蘭氏陽性菌,在2216E瓊脂培養基上30℃培養24 h,菌落表面光滑,邊緣整齊,為透明的淡黃色;該菌株有較強的鹽耐性,在0~30 g/L的NaCl培養下均可生長,可分泌纖維素酶,在CMC,Xylan和水稻秸稈為唯一碳源的平板上培養48 h,經革蘭氏碘液染色可以形成透明圈。
所述的CMC,Xylan和水稻秸稈為唯一碳源的平板的培養基配方如下:0.5 wt% CMC或者Xylan或者水稻秸稈,0.1 g/L檸檬酸鐵,5.9 g/L氯化鎂,3.24 g/L硫酸鎂,1.8 g/L氯化鈣,0.55 g/L氯化鉀,0.16 g/L碳酸氫鈉,0.08g/L溴化鉀,0.05 wt% 酵母提取物和0.3wt%胰蛋白胨,其余為雙蒸水,pH為5.0~10.0。
利用上述絮凝劑生產菌制備生物絮凝劑的方法,步驟如下:將保藏號為CGMCCNo.16936的菌株接種到種子培養液中進行種子培養,然后將種子液接種到含5.0 wt%水稻秸稈的發酵培養液中發酵培養;將發酵液于4℃靜止放置過夜,小心移除沉淀,上清液即為有絮凝作用的液體絮凝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波大學,未經寧波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020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