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柱狀防松墊圈及其操作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60184.5 | 申請日: | 2019-04-30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3025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韋志鋒;孔令翎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科技學院;韋志鋒 |
| 主分類號: | F16B39/26 | 分類號: | F16B39/26;F16B39/28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01331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防松墊圈 柱狀 螺母 彈力支持 防滑凸紋 螺紋聯接 設備利用 有效減少 平墊片 止動片 螺紋 防松 尖齒 交變 受力 嵌入 檢修 震動 維護 | ||
一種柱狀防松墊圈,受力和作用與傳統平墊片無異,它利用彈力支持止動片尖齒嵌入螺母防滑凸紋凹槽,防止螺紋副的相對轉動,實現防松目的。可靠性、實用性好,可以用在劇烈沖擊、震動、交變載荷,或溫度變化大的場合,有效減少對螺紋聯接的維護、檢修,提高設備利用的安全性、利用率。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柱狀防松墊圈,屬于機械工程螺紋聯接防松領域。
背景技術
各種機器及部件在連接裝配中離不開聯接件。聯接件的數量大約占機械零件總數量的60%,其中螺紋聯接是機械聯接中使用最常見的形式,具有結構簡單、連接可靠、裝拆方便等優(yōu)點,給機械工業(yè)帶來了方便。但是,它有一個不可避免的弱點,在劇烈沖擊、震動或變載荷作用下,或當溫度變化大時,螺紋聯接有可能松動,甚至完全脫開。在現實生活中因為螺紋聯接松動產生的產品故障、機器失效、解體,甚至造成機毀人亡的事例屢見不鮮。因此如何保證螺紋聯接的可靠性,防止螺紋聯接松動,是有效保證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可靠性的重要方面,螺紋防松問題已經成為亟需解決的實際技術問題。
為解決聯接件的松脫問題,從螺紋聯接件誕生開始,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作了大量的試驗和研究。
防松的方法很多,按工作原理的不同,防松方法分為摩擦防松、機械防松等。此外還有一些特殊的防松方法,例如對螺紋鉚焊、沖點防松、在螺紋副間涂粘接劑防松等。
摩擦防松是應用最廣的一種防松方式,這種方式在螺紋副之間產生一不隨外力變化的正壓力,以產生可以阻止螺紋副相對轉動的摩擦力。這種正壓力可通過軸向或同時兩向壓緊螺紋副來實現。如采用彈性墊圈、雙螺母、自鎖螺母和尼龍嵌件防松螺母等。這種防松方式對于螺母的拆卸比較方便,但在沖擊、振動和變載荷的情況,一開始螺栓會因松弛導致預緊力下降,隨著振動次數的增加,預緊力逐漸減小,最終將會導致螺母松脫、螺紋聯接失效。
第二種方式是機械防松。是用止動件直接限制螺紋副的相對轉動。如采用開口銷、串連鋼絲和止動墊圈等。這種方式造成拆卸不方便。
鉚焊、沖點、涂粘接劑等破壞螺紋副關系,把螺紋副轉變?yōu)榉沁\動副,從而排除相對轉動的可能。但這已經屬于不可拆聯接。
發(fā)明內容
螺栓聯接防松的根本問題在于防止螺紋副的相對轉動。如果在螺母端面制有防滑紋,利用止動墊圈上的尖齒嵌入螺母防滑凸紋凹槽,即可防止螺紋副的相對轉動。
本發(fā)明就是設計了一個彈性升降的止動片,止動片的上表面有尖齒,在彈簧的作用下,嵌入螺母防滑凸紋凹槽防止螺紋副的相對轉動。當需要卸下螺母時,只將止動片下摁,尖齒與螺母脫離接觸,螺母就可以無障礙旋出。
本發(fā)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
一種柱狀防松墊圈,其特征是:包括柱狀帶槽墊圈、彈簧、止動片、密封片;所述柱狀帶槽墊圈中心為通孔,一端面為平整面,另一端面為槽面端;槽面端上開有2種槽,一是徑向貫穿的直槽,一個是環(huán)繞軸線的環(huán)槽,兩槽交錯,一樣深度;彈簧放置在環(huán)槽底部;止動片放置在彈簧之上;所述止動片為帶內、外牙的環(huán)狀結構,環(huán)寬小于環(huán)槽寬,有1個內牙,2個外牙,內、外牙分布在同一徑向上;內牙沿徑向向內圓凸起,外牙沿徑向向外圓凸起,安裝時分別嵌入柱狀墊圈直槽形成的缺口,突出圓柱表面;止動片上表面制有順時針指向的尖齒, 尖齒露出槽面;所述密封片為環(huán)狀結構,環(huán)片上開有與尖齒數量相同的缺口方便尖齒突出,密封片將柱狀帶槽墊圈槽面端覆蓋并焊接固定;所述帶防滑紋螺母特征是螺母端面制有發(fā)散防滑紋。
一種柱狀防松墊圈的操作方法,其特征是:使用時,柱狀防松墊圈的平整端面與工件支承面相對套進螺桿,內牙嵌入螺栓桿牙槽中;再將帶防滑紋螺母旋入,直到螺母旋緊,達到規(guī)定預緊力為止停止旋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科技學院;韋志鋒,未經重慶科技學院;韋志鋒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60184.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