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多維深度知覺測試實驗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55940.5 | 申請日: | 2019-04-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252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亞良;倪晨迪;高康洪;曹海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工業(yè)大學 |
| 主分類號: | A61B5/00 | 分類號: | A61B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黃美娟 |
| 地址: | 31001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激光測距儀 橫向螺桿 縱向螺桿 電機 單片機 底座 測試實驗裝置 參數設置 端部連接 深度知覺 顯示界面 移動標志 移動滑塊 觀察窗 多維 嚙合 單片機連接 輸出端連接 固定標志 外部控制 照明燈 垂直的 控制端 按鈕 架設 | ||
多維深度知覺測試實驗裝置,箱體上開有觀察窗,箱體架設在底座上,底座內安裝有單片機,底座靠近觀察窗一側設有參數設置和顯示界面,單片機連接外部控制按鈕和參數設置和顯示界面;箱體內安裝有固定標志桿、移動標志桿、照明燈和機架,移動標志桿安裝在機架上的移動滑塊上,機架上安裝有相互垂直的縱向螺桿和橫向螺桿,移動滑塊分別與縱向螺桿和橫向螺桿嚙合,縱向螺桿的端部連接第二電機、第二激光測距儀,橫向螺桿的端部連接第一電機、第一激光測距儀,第一電機和第二電機的控制端分別連接單片機;第一激光測距儀和第二激光測距儀的輸出端連接單片機。本發(fā)明操作方便、準確性高。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是用于測試研究人們深度知覺能力的一種裝置。
背景技術:
深度知覺作為一種人們對外界刺激物體遠近距離的感知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對于人們判斷外界物體的遠近距離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并且廣泛地應用于飛行員、運動員以及其他與深度知覺有關的專業(yè)人員的測試與選拔。
現今在市面上的大多數產品是通過判斷一根移動標志桿與兩根固定標志桿的相對位置關系來測試使用者在視覺深度上的差異特性。并且在實驗時需要兩位測試者進行配合使用,一人測試,一人進行讀數,操作復雜不便,且誤差較大。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克服現有技術的結構復雜、需要人工進行測量且誤差較大的缺點,提出了一種結構簡單,能夠自動測量計算相對位置距離的多維深度知覺測試實驗裝置。
本發(fā)明的多維深度知覺測試實驗裝置包括箱體17,箱體17上開有觀察窗13,箱體17架設在底座16上,其特征在于:底座16內安裝有單片機,底座16靠近觀察窗13一側設有參數設置和顯示界面14,單片機連接外部控制按鈕15和參數設置和顯示界面14;箱體17內安裝有固定標志桿4、移動標志桿10、照明燈6和機架7,移動標志桿10安裝在機架上的移動滑塊2上,機架上安裝有相互垂直的縱向螺桿3和橫向螺桿1,移動滑塊2分別與縱向螺桿3和橫向螺桿1嚙合,縱向螺桿3的端部連接第二電機12、第二激光測距儀11,橫向螺桿的端部連接第一電機9、第一激光測距儀8,第一電機9和第二電機12的控制端分別連接單片機;第一激光測距儀8和第二激光測距儀10的輸出端連接單片機。
進一步,所述的單片機中包括:用于控制第一電機9和第二電機12的控制模塊、數值計算模塊、數據記錄模塊、統(tǒng)計分析模塊,其中的數值計算模塊通過計算顯示橫向與縱向兩個方位的D橫=|d橫測-d橫固|與D縱=|d縱測-d縱固|來表示測試者的深度知覺能力,d橫測、d縱測分別是第一激光測距儀8、第二激光測距儀11與上移動標志桿10的相對位置距離,d橫固、d縱測是固定標志桿4與第一激光測距儀8、第二激光測距儀11之間的固定距離。統(tǒng)計分析模塊主要通過分析計算多次實驗所得D橫與D縱的均值與方差來反映總體的深度知覺能力。數據記錄模塊記錄第一激光測距儀8、第二激光測距儀11的輸出數據和數值計算模塊的結算結果、統(tǒng)計分析模塊的統(tǒng)計結果。
本發(fā)明通過固定的下標志桿4與移動的上標志桿10來對使用者進行兩個方位上的測試。在測試過程中,不同于現有技術在實驗時需要兩位測試者進行配合使用,一人測試,一人進行讀數,本發(fā)明只需要測試者通過手中的控制按鈕進行確定就可以進行相關參數的輸入,使裝置的操作更加簡單高效。并且裝置的測量過程擯棄了傳統(tǒng)的刻度尺測量,采用激光測距儀進行距離測量,提高了裝置測量結果的準確性。
本發(fā)明的優(yōu)點是:本發(fā)明提高了測量的準確性與可操作性。并且添加了數據統(tǒng)計模塊與數據記錄模塊,使得本發(fā)明不僅對于個體性數據有了更好的記錄分析能力,并且對群體性、大規(guī)模的測試實驗數據也具有更加全面的處理、分析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工業(yè)大學,未經浙江工業(yè)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55940.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