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三電平逆變器中點電壓控制和共模電壓抑制的方法及系統(tǒng)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53670.4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129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7-10 |
| 發(fā)明(設計)人: | 程善美;胡振宇;周建成;周石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中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2M7/487 | 分類號: | H02M7/487 |
| 代理公司: | 華中科技大學專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廖盈春;曹葆青 |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電平 逆變器 中點 電壓 控制 抑制 方法 系統(tǒng) | ||
1.一種三電平逆變器中點電壓控制和共模電壓抑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驟:
(1)按照同時減少電壓波動和抑制共模電壓的原則構建新的虛擬矢量:
(2)根據(jù)實時檢測的上、下電容的電壓差和三相電流以及所述新的虛擬矢量來調節(jié)中點電壓,并獲得中點電壓平衡因子;在步驟(2)中,可變虛擬小矢量的調節(jié)規(guī)則包括:
當-A≤ΔU≤A時,使得中點電荷變化量ΔQ=0,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11=K21=1/3;
當ΔU>A且參考矢量位于第I大扇區(qū)第1小扇區(qū)時,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11=P1;
當ΔU>A且參考矢量位于第I大扇區(qū)第2小扇區(qū)時,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21=P2;
當ΔU<-A且參考矢量位于第I大扇區(qū)第1小扇區(qū)時,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11=P2;
當ΔU<-A且參考矢量位于第I大扇區(qū)第2小扇區(qū)時,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21=P1;其中,ΔQ為一個周期內電容電荷的變化量,ΔU為上、下電容的中點電壓差,A為電壓滯環(huán)的大小,P1=1/30,P2=14/30;
(3)將所述中點電壓平衡因子輸入到SVPWM算法中獲得相應的PWM序列,并根據(jù)所述PWM序列來控制開關管的開通和關斷實現(xiàn)共模電壓抑制。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在第I大扇區(qū)構建的虛擬小矢量為Vs1=(VOON+VPOO+VONO)/3,其中,VOON和VONO為第I扇區(qū)開關狀態(tài)OON和ONO對應的負小矢量、VPOO為開關狀態(tài)POO對應的正小矢量。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根據(jù)實時測量的上、下電容的電壓獲得中點電壓差ΔU=Udc1-Udc2,再根據(jù)中點電壓差和三相電流調節(jié)中點電壓平衡因子。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2)中,可變虛擬中矢量的調節(jié)規(guī)則包括:
當-A≤ΔU≤A時,中點電壓的波動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使得中點電荷變化量ΔQ=0,中點電壓平衡因子Km=1/3;
當ΔU>A時,ΔQ>0:ib>0,Km=P1,ib<0,Km=P2;
當ΔU<-A時,ΔQ<0:ib>0,Km=P2,ib<0,Km=P1;
其中,ΔQ為一個周期內電容電荷的變化量,ΔU為上、下電容的中點電壓差,A為電壓滯環(huán)的大小,Km為中點電壓平衡因子,ib為逆變器輸出的b相電流,P1=1/30,P2=14/3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驟(3)中,60度坐標下虛擬矢量SVPWM算法實現(xiàn)的具體過程包括:
(31)將90度坐標下的參考電壓矢量轉換為60度坐標下參考電壓矢量;
(32)判斷60度坐標下參考電壓矢量位于哪個大扇區(qū);
(33)對確定好大扇區(qū)的參考電壓矢量進行小扇區(qū)判斷從而確定參考電壓矢量的位置;
(34)根據(jù)所述參考電壓矢量的位置確定參與合成的基本虛擬矢量,再計算每個虛擬矢量的作用時間;
(35)根據(jù)每個虛擬矢量的作用時間獲得脈沖序列的輸出順序;
(36)根據(jù)各個矢量的作用時間和脈沖序列輸出對應的PWM信號,根據(jù)所述PWM信號控制開關管的開通和關斷實現(xiàn)共模電壓抑制。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中科技大學,未經華中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53670.4/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