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快速檢測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及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49875.5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687288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9-23 |
| 發明(設計)人: | 劉萬里;吳棉濤;汪艷濤;潘秀華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33/558 | 分類號: | G01N33/558;G01N33/574;G01N33/533;G01N33/5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捷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偉 |
| 地址: | 51006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快速 檢測 肝病 聯檢 試劑盒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快速檢測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及制備方法,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將檢測肝病的四個標志物:分別為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angptl2)、甲胎蛋白(AFP)、血清骨橋蛋白(OPN)及人類軟骨糖蛋白(YKL?40)制備成四種熒光檢測卡,四種檢測卡平行排列連接在一起,組成試劑盒本體,其中每相鄰的兩個檢測卡有一個加樣孔,且每個檢測卡上均設置有讀卡窗。本發明可同時檢測肝病的4種不同標志物,可以對肝硬化、肝癌及肝癌預后全面監測,使肝病的早期檢測更加快速準確;操作簡單、檢測時間短,只需要加樣2次,即可得到4種檢測結果,加樣完成后,10min即可出結果,更適合基層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疾病檢測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快速檢測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及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目前全球肝病病毒感染者約有20多億,肝病病毒攜帶者有3.5億,其中我國肝病病毒攜帶者有1.3億人,慢性乙肝患者3000萬人,如此一來,也就意味著幾乎每10個中國人中,就有1個是肝病病毒攜帶者。中國每年新發肝病病例50萬人,而每年死于肝病相關疾病的約有28萬人,死于因各類肝病引發的肝硬化、肝癌的患者約有35萬人。由此看出,肝病已經成為一種嚴重危害我們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肝病的后期極易發展成肝癌,目前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方法是手術切除及肝移植,但大多數患者就診時已到中晚期,手術切除率僅為10%-30%,因此肝癌早期診斷至關重要,是臨床診療和預后的關鍵。
目前肝癌的診斷主要依靠血清學檢查和影像學診斷。血清學檢測主要檢查血清中的腫瘤標志物,目前主要檢測的標志物是甲胎蛋白(AFP),但是甲胎蛋白(AFP)在小肝癌中的敏感度僅為40%左右,即單獨使用一種腫瘤標志物無法準確診斷出腫瘤的發生和發展,多種標志物聯合檢測才能提高檢出的準確率,避免漏診和假陽性。選擇更有診斷價值的標志物組合,提高現有標志物檢測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對肝癌早期診斷極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快速檢測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及制備方法,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快速檢測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采用熒光免疫層析法,制備四種熒光檢測卡分別用于檢測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angptl2)、甲胎蛋白(AFP)、血清骨橋蛋白(OPN)及人類軟骨糖蛋白(YKL-40),其中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angptl2)、甲胎蛋白(AFP)、血清骨橋蛋白(OPN)及人類軟骨糖蛋白(YKL-40)是檢測肝病的四個標志物,四種檢測卡平行排列連接在一起,組成試劑盒本體,其中每相鄰的兩個檢測卡有一個加樣孔,且每個檢測卡上均設置有讀卡窗。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熒光免疫層析法中采用的熒光標記物為銪、釤、鏑的鑭系螯合物中的一種。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針對血管生成素樣蛋白2(angptl2)制備的熒光檢測卡包含一條質控線C線及一條檢測線T線。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針對甲胎蛋白(AFP)制備的熒光檢測卡包含一條質控線C線及一條檢測線T線。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針對血清骨橋蛋白(OPN)制備的熒光檢測卡包含一條質控線C線及一條檢測線T1線及一條檢測線T2線,其中T1線代表血清骨橋蛋白(OPN)b亞型、T2線代表血清骨橋蛋白(OPN)c亞型。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針對人類軟骨糖蛋白(YKL-40)制備的熒光檢測卡包含一條質控線C線及一條檢測線T線。
作為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方案:每個所述的檢測卡內均有檢測試紙,試紙包括底板,底板上依次銜接有樣品墊、熒光微球標記墊、包被膜和吸水墊。
本發明的另一技術方案是提供肝病的多聯檢試劑盒的制備方法,該方法依次包括下述步驟:
S1:樣品墊的制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經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廣州市微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9875.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