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35kV及以下中低壓電纜的接頭結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48900.8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126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鳴;沈旭;林海;陳建國;李華忠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2G15/18 | 分類號: | H02G15/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國電智臻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吳紅飛 |
| 地址: | 213332 江蘇省常州市溧***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件 接管 連接導體 繞包層 接頭結構 電纜 斷口 屏蔽 坡度 電纜連接處 中低壓電纜 傳輸穩定 電纜連接 電氣性能 均勻電場 施工操作 壓接固定 保證 延伸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電纜的接頭結構,包括接管、繞包層組、第一預制件和第二預制件,包括接管、繞包層組、第一預制件和第二預制件,所述第一預制件套裝固定在第一屏蔽斷口和第一過渡坡度的外側,所述第二預制件套裝固定在第二屏蔽斷口和第二過渡坡度的外側,接管的一端套裝在第一電纜的第一連接導體的外側,接管的另一端套裝在第二電纜的第二連接導體的外側,第一連接導體和第二連接導體通過所述接管壓接固定,繞包層組包裹在接管的外側,并且繞包層組自第一預制件遠離接管的一側向第二預制件遠離接管的一側延伸。該接頭結構簡單,便于施工操作,能夠提高電纜連接的效率,設置第一預制件和第二預制件能夠有效均勻電場,保證電氣性能,保證電纜連接處的穩定性,使得電能的傳輸穩定高效的進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電纜連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適用于35kV及以下中低壓電纜的接頭結構。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電能作為一種清潔能源已經被人們廣泛應用。電能的傳輸一般通過電纜實現,但是,由于電纜為標準化生產,其長度固定,因此,為了滿足電能傳輸的要求需要對電纜進行連接延長,在電纜連接延長時,需要將兩根電纜進行對接。電力電纜中間接頭是將兩根電纜連接起來的重要部件,它和電纜一起構成電力輸送的線路。理論上,電纜中間接頭應與電纜本體一樣能長期安全運行,并具有與電纜相同的使用壽命。但是,在實際運行中,與電纜本體相比,電纜中間接頭是薄弱環節,大部分電纜線路故障都發生在這里。因此,完好的電纜中間接頭在電力設備安全、可靠運行和安全供電中至關重要,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故障,有時甚至會造成大面積停電。
現有技術中,35kV及以下中低壓電纜對接的接頭結構包括熱縮式、冷縮式和繞包式。冷縮式接頭,即在導體連接管壓接兩端電纜芯線后,外套冷縮護套管或外敷絕緣帶材;繞包式接頭包括線芯、導體連接管、內半導電層、主絕緣、外半導電層、銅屏蔽層、外護套,在導體連接管壓接兩端電纜芯線后,外層纏繞包覆特種電氣半導體自粘帶和絕緣自粘帶。其中,熱縮式和冷縮式結構的電纜接頭故障率高,對線路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造成較大影響,造成故障發生的直接原因大部分為中間接頭內部進水,沿著電纜主絕緣表面爬電,最終導致中間接頭擊穿。繞包式結構的電纜接頭存在結構復雜、成本高、對施工人員的技術要求高和機械強度低等弊端,不利于在電纜連接時的使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存在的至少一個問題,該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電纜的接頭結構,包括接管、繞包層組、第一預制件和第二預制件,所述第一預制件套裝固定在第一屏蔽斷口和第一過渡坡度的外側,所述第二預制件套裝固定在第二屏蔽斷口和第二過渡坡度的外側,所述接管的一端套裝在第一電纜的第一連接導體的外側,所述接管的另一端套裝在第二電纜的第二連接導體的外側,所述第一連接導體和所述第二連接導體通過所述接管壓接固定,所述繞包層組包裹在所述接管、第一絕緣層和第二絕緣層、第一預制件和第二預制件、所述第一電纜和第二電纜的外側。
可選地,所述繞包層組包括第一半導電帶層,所述第一半導電帶層包裹在所述接管的外側。
可選地,所述繞包層組還包括絕緣帶層,所述絕緣帶層包裹在所述半導電帶層的外側,并且所述絕緣帶層自所述第一預制件遠離所述接管的一側向所述第一預制件遠離所述接管的一側延伸。
可選地,所述繞包層組還包括第二半導電帶層,所述第二半導電帶層包裹在所述絕緣帶層的外側,并且所述第二半導電帶層自所述第一屏蔽層向所述第二屏蔽層延伸。
可選地,所述繞包層組還包括第一防水帶層,所述第一防水帶層包裹在所述第二半導電帶層與所述第一電纜的連接端的外側。
可選地,所述繞包層組還包括第二防水帶層,所述第二防水帶層包裹在所述第二半導電帶層與所述第二電纜的連接端的外側。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安靠智能輸電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890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