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大球蓋菇多糖的應用、植物免疫誘抗劑及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48772.7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7411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肖文斐;阮松林;忻雅;裘劼人;柴偉國;陳佳瀅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A01N43/16 | 分類號: | A01N43/16;A01P21/00;A01P3/00;C12P19/14;C12P19/04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沈金龍 |
| 地址: | 310024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大球蓋菇 多糖 應用 植物 免疫 誘抗劑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大球蓋菇多糖的新應用、以大球蓋菇多糖為有效成分的植物免疫誘抗劑及應用。(1)本發明通過株高、干重、葉齡、葉綠素含量、根系活力、等指標有效證明了大球蓋菇多糖能促進水稻生長、提高秧苗素質。(2)本發明的植物免疫誘抗劑可增加每穗粒數和結實率,從而實現水稻增產。(3)本發明的植物免疫誘抗劑對于水稻紋枯病和穗腐病的防治效果好,且在處理濃度下對水稻安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生物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大球蓋菇多糖的應用、植物免疫誘抗劑及應用。
背景技術
水稻紋枯病是由立枯絲核菌感染引起的真菌性病害,在我國普遍發生。發病后,水稻葉片枯死,結實率下降,千粒重減輕,秕谷較多,一般減產10-30%,嚴重時減產50%。目前已成為我國水稻發生面積最大的病害。
對于該病的防控,多采用井岡霉素、丙環唑、烯唑醇、己唑醇等進行防治,但井岡霉素持效時間不長,且高質量濃度毒性較大,可能對土壤微生物造成不可恢復的影響。烯唑醇、丙環唑等唑類殺菌劑對水稻體內的赤霉素形成有影響,能抑制水稻莖節拔長。但這些殺菌農藥在水稻上部3個拔長節間拔長期使用,特別是超量使用,可能影響這些節間的拔長,嚴重的可造成水稻抽穗不良,出現包頸現象,其中烯唑醇等藥制的抑制作用更為明顯。
水稻穗腐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致病菌為多種真菌,其中,優勢致病菌主要為鐮刀菌、細交鏈孢菌、平臍孺孢菌和新月彎孢菌。水稻感染該病后其結實率降低,谷粒變色、腐壞、畸形,降低稻米的品質;病原菌產生的毒素影響農產品的質量安全。近年來,我國一些水稻產區的穗腐病發生日趨嚴重,且有效防治藥劑較少。
植物免疫誘抗劑又稱植物疫苗,能夠激活植物體內分子免疫系統,使植物自身產生抗菌物質,提高植物抗病性,同時還能激發植物體內的一系列代謝調控系統,具有促進植物生長和增加作物產量的作用。植物天然免疫具有預防性、系統性、穩定性、相對性、安全性等一系列優點,可以解決化學防治存在的病原菌抗藥性、環境污染和對人畜副作用的問題,實現農產品無害化生產和農業可持續發展。
食用菌多糖是一類具有高度生理活性植物免疫誘抗劑,可誘導寄主植株活性氧的釋放和植保素的合成,產生誘導抗性而達到抑制病害作用。同時,食用菌多糖對植物體的蛋白質合成具有促進作用,使作物更加健壯,抗病性顯著增強。
目前我國實現商品化的食用菌源生物農藥僅有香菇多糖和菇類蛋白多糖,能夠防治水稻、西瓜、辣椒、番茄、茄子、煙草、馬鈴薯等作物的病毒病,但在植物真菌性和細菌性病害防治上應用不多。
大球蓋菇又名酒紅色球蓋菇、皺環球蓋菇,屬于擔子菌門球蓋菇屬。其抗雜和抗逆能力較強,適應溫度范圍廣,對纖維素、木質素降解能力強,可以在林地和農閑田進行栽培。近年來,大球蓋菇在我國部分省市栽培面積不斷擴大,福建、江西、四川、浙江等地均有大規模栽培。目前對大球蓋菇生物學特性和栽培技術方面的研究比較成熟,此外發現其含有多糖、留醇、黃酮、酚類物質、凝集素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抑制腫瘤、降血糖等藥理作用。現有研究成果表明,大球蓋菇多糖能增強動物肌體免疫功能,具有抗腫瘤、抗氧化、緩解疲勞等功效,但對其在誘導植物抗性方面的功能研究尚未見報道。因此,有必要對大球蓋菇多糖的功能做進一步地深入探究。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大球蓋菇多糖的新應用,以及有效成分為大球蓋菇多糖的植物免疫誘抗劑及該植物免疫誘導劑的應用。
本發明提供了大球蓋菇多糖在促進水稻幼苗生長或提高水稻秧苗素質中的應用。大球蓋菇多糖處理下水稻的株高、根長、干重、較對照顯著增加,幼苗的葉齡也有所增加,這說明:大球蓋菇多糖對水稻幼苗具有顯著的促生長作用。同時,經大球蓋菇多糖處理后的水稻幼苗葉綠素含量和根系活力顯著高于對照,說明大球蓋菇多糖能提高秧苗的素質。
其中,所述大球蓋菇多糖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大球蓋菇子實體磨粉后加水混合均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未經杭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8772.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