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47386.6 | 申請日: | 2019-04-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29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任愛芝;趙培寶;劉翠巧;高愛蕓;張俊杰;劉敏;常雪;張夢玲;劉奧迪;劉琪蕓 | 申請(專利權)人: | 聊城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億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湯東鳳 |
| 地址: | 252059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體栽培技術 核桃 立體栽培 牡丹 油作物 機械化操作 肥水管理 品種選擇 高效化 規模化 新模式 株行距 整形 修剪 油料 油料作物 果園雜草 牡丹栽培 農業高效 栽培技術 栽培效益 生長 光照 優化 收益 種植 | ||
1.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桃-牡丹立體栽培模式于提供了木本油料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以達到最高的栽培效益,通過品種選擇、優化株行距、合理修剪整形、搞好肥水管理和機械化操作措施建立了一種規模化、高效化木本油料立體栽培新模式,核桃為多年生喬木,樹體高大,牡丹為多年生灌木,矮小耐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桃選擇包括香玲、魯果3號、岱香和遼核一號品種。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牡丹選用包括鳳丹、紫斑牡丹。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桃采用寬行栽培,行距6米,株距2米,畝栽55株;牡丹行距80厘米,株距25厘米,每畝實際栽植2200株左右。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桃起小壟栽植,小壟寬1米,邊行0.5米留作施肥與操作帶。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核桃整形管理技術為采用主干疏層型,選留5~7個主枝,分2~3層,第一年整形管理要求定干高度適當高些,以1.2~1.5米為宜;萌發枝條后,選3~4個方位適宜、發育均衡的枝條,作為第1層主枝;其余枝條,強旺的直立枝,適當疏除;長勢中庸的保留;角度不合適的,進行調整,控制其長勢,增加枝葉量和營養面積,促進幼樹生長和提早結果;基部主枝要錯落選留,層內距離保持70~80厘米,以防出現掐脖現象,削弱中心領導枝的長勢,一般第1、2層的層間距離,應保持1.5米左右,在第2層主枝1.0米以上,再選留第3層主枝,各層主枝要插空選留,防止上、下重疊,第1層的每個主枝上,各選留3~4個側枝;第2層選留2~3個,切忌選留背后枝作為側枝,側枝在主枝上的位置,也需均勻分布,避免對生,基層主枝上的第1側枝,應距主干1.5米左右,過近易形成把門側,削弱主枝長勢,第2側枝應留在第1側枝對面,兩枝相距1.0米左右。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用牡丹選用鳳丹為主,行距50厘米、株距25厘米,九月份定植,以2-3年大苗定植為宜。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核桃栽植后小壟覆蓋防草布,可保持三年不長草,三年后樹下基本遮蔽,雜草危害減輕,然后以人工和機械除草為主;牡丹定植的次年春天2月底噴施牡丹專用除草劑,解決小苗期生長勢弱,易滋生雜草的問題,同時避免除草傷苗;2年以后以人工除草為主。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核桃-牡丹雙油作物立體栽培技術體系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兩年根據需水對核桃和牡丹分別澆水,兩年后壟間大畦灌溉為主,施肥應于秋天施基肥、春天以氮肥為主,牡丹和核桃開花結果期增施磷鉀肥,基肥開溝施用,氮磷鉀肥穴施,或沖施水溶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聊城大學,未經聊城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7386.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