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46508.X | 申請日: | 2019-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12369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毛鋒;李彥平;董海鋒;周建民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三豫環(huán)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G3/04 | 分類號: | 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矸石 硅鉀肥 制備 熱活化 配方 原材料成本 石灰石 活性礦物 生產(chǎn)原料 土壤活性 微量元素 原料破碎 植物吸收 保水性 鉀長石 通氣性 重量份 土壤 淬冷 放入 烘干 生產(chǎn)成本 成型 離子 肥料 測試 補充 生長 | ||
本發(fā)明公開了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配方,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組份:煤矸石20份,鉀長石10~20份,石灰石5~10份,助劑1~2份,它還公開了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S1:原料測試;S2:原料破碎;S3:配料;S4:混合;S5:成型;S6:熱活化;S7:淬冷;S8:烘干;S9:粉碎。本發(fā)明的硅鉀肥,采用煤矸石為主要生產(chǎn)原料,使得原材料成本降低,從而降低了硅鉀肥的生產(chǎn)成本,而且使得煤矸石變廢為寶,并且煤矸石中的硅、鉀、鐵、鋁、鎂等元素被高溫熱活化后,將肥料放入到土壤中,能夠補充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并且活性礦物離子,利于植物吸收生長,改善土壤活性、保水性和通氣性。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技術領域,特別是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煤矸石是在煤炭開采和加工過程中產(chǎn)生的固體工業(yè)廢棄物,包含多種礦物成分。其中,高嶺土和石英的含量約占50%以上,還可能含有伊利石、綠泥石、白云母、長石、黃鐵礦、菱鐵礦、赤鐵礦、方解石等其它晶相礦物。其中高嶺石、伊利石、綠泥石、白云母、長石等同屬于鋁質(zhì)黏土類礦物,均體現(xiàn)良好的吸附性能。煤矸石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AL2O3、SiO2、CaO、MgO、Fe2O3、K2O和Na2O等。煤層地質(zhì)年代和地區(qū)不同,這些化學成分含量有很大波動。
然而,在我國,煤炭企業(yè)堆存的煤矸石已達 50 億t,排放量以不少于每年 3 億 t的速度遞增。預計到 2020 年前,我國煤矸石每年的排放量將不少于 7 億 t。常年堆存的煤矸石不但浪費了大量寶貴的土地資源,還會破壞礦區(qū)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影響礦區(qū)的地下水質(zhì),破壞景觀等。攀煤集團、芙蓉集團等矸石已經(jīng)無地可堆的地步。煤矸石的傳統(tǒng)處理方法都是用來制磚、發(fā)電或者修路,而某些地區(qū)的的煤矸石熱值比較低,不適宜于發(fā)電,如:四川,因此,煤矸石的問題已經(jīng)嚴重影響到煤礦的正常運營。
煤矸石含有多種礦物成分,這些礦物成分,均是礦物肥料所需的礦物成分,但是我國目前還未將煤矸石用作礦物肥上的研究。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xiàn)有技術的缺點,提供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配方及其制備方法。
本發(fā)明的目的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xiàn):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配方,它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各組分:煤矸石20份,鉀長石10~20份,石灰石5~10份,助劑1~2份。
進一步的,所述助劑為堿金屬氧化物或堿金屬鹽
一種利用煤矸石制備硅鉀肥的制備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
S1:原料測試,對煤矸石原料、鉀長石原料和石灰石原料進行化學成分和物相分析,得到煤矸石、鉀長石和石灰石的化學成分及其含量;
S2:原料破碎,將原料通過破碎機破碎,得到粉料;
S3:配料,根據(jù)S1步驟中的煤矸石進行配料,其中,煤矸石的重量份為20份,石灰石10~15份,助劑1~2份;
S4:混合,將S3步驟中配好的料放入攪拌裝置中,得到混合料;
S5:成型,將混合料通過成型機壓制成型;
S6:熱活化,對S5中成型的混合料進行加熱,并使其活化;
S7:淬冷,將S6中活化完成的混合料通過水霧淬冷的方式進行淬冷;
S8:烘干,將S7中淬冷后的混合料進行烘干,得到干燥的混合料;
S9:粉碎,將S8中烘干的混合料進行破碎,得到成品。
進一步的,所述S2和所述S9步驟中均包括以下步驟,
S21:粗碎,將原料通過顎式破碎機進行粗破,得到顆粒狀原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三豫環(huán)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珠海三豫環(huán)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6508.X/2.html,轉(zhuǎn)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