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43347.9 | 申請日: | 2019-04-26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11592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06 |
| 發明(設計)人: | 王榕生;韓梁;王洪濤;吳必瑞 | 申請(專利權)人: | 寧德師范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2P25/18 | 分類號: | H02P25/18;H02P27/08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創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學俊 |
| 地址: | 352100 福建省寧*** | 國省代碼: | 福建;3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用 yy 變換 擴大 交流電動機 轉矩 變頻 調速 范圍 方法 | ||
1.一種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三相交流電動機的每相繞組分為完全相同的兩部分繞組,當三相繞組為Y連接時,每相的兩部分繞組首尾串連;當三相繞組為YY連接時,每相的兩部分繞組并聯,即首–首相連,尾–尾相連,使得并聯后的繞組匝數較串聯的繞組匝數少一半,而導電面積增加一倍;Y/YY變換時機為:當三相交流電動機電壓隨頻率升到額定值時,即對三相交流電動機定子繞組施以Y/YY變換,使得每相繞組串聯匝數減少至原匝數的一半,并同時降低施加于繞組的供電電壓一半,相當于使繞組重新獲得一倍電壓的提升空間,因此三相交流電動機調速系統的恒轉矩調速范圍得以延拓一倍;由于對三相交流電動機定子繞組施以Y/YY變換,使得每相繞組串聯匝數減少至原匝數的一半,并同時降低施加于繞組的供電電壓一半,為此,須相應降低PWM的調制度M值一半,使相電壓在Y/YY變換后由UN降為UN/2,以保持氣隙磁通Φm為恒值。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具體實現過程如下:
提供一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系統,包括DSP控制單元、三相交流電動機、速度傳感器、Y/YY變換控制電路、變頻電源電路,所述DSP控制單元用于控制Y/YY變換控制電路使得三相交流電動機三相繞組進行Y/YY變換;變頻電源電路通過Y/YY變換控制電路為三相交流電動機供電,速度傳感器用于檢測三相交流電動機轉速;
設UYφ為三相交流電動機繞組在Y連接下的相電壓,UYYφ為YY連接下的相電壓;當三相交流電動機供電頻率f1升至額定值f1N時,此時對應三相交流電動機同步轉速為n1N,PWM調制度M為1,三相交流電動機相電壓Uφ達額定值UN,通過Y/YY變換控制電路對三相交流電動機繞組施以Y/YY變換操作,即由Y連接變為YY連接,此時三相交流電動機每相繞組串聯匝數減少一半,為使變換前后三相交流電動機氣隙磁通Φm不變,應使繞組相電壓也下降一半,即UYYφ=UYφ/2=UN/2;為此,須相應降低PWM的調制度M值一半,即M=1/2,使相電壓在Y/YY變換后由UN降為UN/2,以保持氣隙磁通Φm為恒值,即Φm=ΦmN;之后隨著f1由f1N提升至2f1N,調制度M值再由M=1/2上升至M=1,對應三相交流電動機相電壓UYYφ由UN/2上升至額定值UN,其效果相當于施加于三相交流電動機的電壓額定值提升至原值的2倍,恒轉矩調速范圍也因此擴大為原值的2倍;當轉速由高向低反向變化時的控制亦然。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為避免三相交流電動機轉速在n1N附近波動引起頻繁Y/YY變換操作,設置兩個Y/YY變換的切換轉速n1N與n'1N,n1N為轉速增大變化時,對三相交流電動機繞組施行Y→YY變換操作的臨界轉速;n'1N為轉速減小變化時,施行YY→Y反變換操作的臨界轉速;且Δn1=n1N-n'1N。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當三相交流電動機繞組進行Y→YY變換操作時,需通過DSP控制單元控制變頻電源電路封鎖變頻輸出,待變換完成后,再開啟變頻輸出,反之,當三相交流電動機繞組進行YY→Y的反變換操作時亦然。
5.根據權利要求2至4任一所述的采用Y/YY變換擴大交流電動機恒轉矩變頻調速范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Y/YY變換控制電路包括第一至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第四開關、第五開關;第一單刀雙擲開關固定端與U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切換端與U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尾端及第四開關的一端連接,第一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切換端與U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固定端與V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切換端與V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尾端、第五開關的一端及第四開關的另一端共三端相連接,第二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切換端與V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第三單刀雙擲開關固定端與W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一切換端與W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尾端及第五開關的另一端連接,第三單刀雙擲開關的第二切換端與W相繞組的第一部分繞組的首端連接;U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尾端、V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尾端、W相繞組的第二部分繞組的尾端相互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寧德師范學院,未經寧德師范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43347.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