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盆栽用放置架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38743.2 | 申請日: | 2019-04-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2309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8-16 |
| 發明(設計)人: | 黃章溪 | 申請(專利權)人: | 黃章溪 |
| 主分類號: | A47G7/04 | 分類號: | A47G7/04;A01G27/00;A01G7/04;A01G13/0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519000 廣東省珠海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盆栽植物 盆栽 上蓋 風速 人工智能 放置架 放置筒 收縮 太陽能電池板 風速傳感器 太陽能轉換 植物保護 電能資源 驅動電機 升降裝置 實時檢測 系統供電 閉合 活動板 進風端 轉動 光照 節約 生長 吸收 保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盆栽用放置架;通過風速傳感器實時檢測盆栽植物所處環境的風速,若風速達到一定程度后,驅動電機能夠帶動盆栽放置筒進行轉動180°,使得上蓋處于進風端,上蓋能夠對盆栽植物進行遮風擋雨;當風速達到另一程度后,升降裝置能夠帶動活動板收縮,將盆栽植物收縮到盆栽放置筒中,并將上蓋閉合一定程度,將盆栽植物保護起來,而LED照明燈帶能夠為盆栽植物提供光照,保證盆栽植物的正常生長;當風速較小時,將盆栽植物升起,上蓋回到初始位置,上蓋一側的太陽能電池板還能夠吸收太陽能轉換為電能,為系統供電,節約電能資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盆栽種植設備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盆栽用放置架。
背景技術
盆栽是由中國傳統的園林藝術變化而來。至于對觀賞植物的栽培,起源于古代園林造景,以摹仿自然山水景色營造園林。夏有瑤參、商有鹿臺、周有靈臺。漢武帝在建章宮筑太液池,疊在為蓬萊、方丈、瀛臺三山。北魏中期,宣武皇帝元恪所建景明寺和瑤光寺,寺里青林垂影,綠葉為文,青苔紫閣,浮道相通,雖外有四時,內無寒暑。房檐之外,皆是山池,遍布萑、蒲、菱、藕;紫甲黃鱗,出沒于繁藻;青鳧白雁,浮沉于綠水。目前,盆栽植物是人們陶冶情操、豐富生活的一種表現形式,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快、生活壓力大,人們常常會忘記照顧自己養殖的盆栽。花盆用于植物的栽培,是一種常見的盆栽配件,而現有花盆結構簡單,功能單一。僅能起到容器的作用,不能自主澆水,造成植物干枯;部分在陽光下栽培生長良好的植物,如月季、石榴、菊花、水仙、半支蓮、酢漿草、荷花等,這些花卉如果光照強度不夠,常常呈現枝條纖細,節間伸長,葉片變薄,葉色不正,還容易受病蟲害的侵襲,而傳統花盆不能提供額外光照,導致植物的死亡。
盆栽植物一般放在盆栽放置架上,盆栽放置架一般放在陽臺讓盆栽植物生長,而對于喜陽,但不能受風吹的植物(例如臘梅)來說,放在陽臺養殖容易使得植物的葉片干枯,影響盆栽植物的生長。現有的盆栽植物放置架只具備放置盆栽的功能,并不能對盆栽植物起到保護的作用,而且不能很好的輔助盆栽植物的生長。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的缺陷,提供一種基于人工智能的盆栽用放置架,可以有效解決現有的盆栽植物放置架只具備放置盆栽的功能,并不能對盆栽植物起到保護的作用,而且不能很好的輔助盆栽植物生長的問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黃章溪,未經黃章溪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387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