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天然多酚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30232.6 | 申請日: | 2019-04-2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420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4-22 |
| 發明(設計)人: | 陳志國;蘇榮欣;邱沙;車明達;趙旭東;黃仁亮;齊崴;馬文強;張榮;賈新昆;宋登慧;倪鑫鑫;金文強;徐莉莉;陳澤鋒;王秀梅;汪寬;張計武 | 申請(專利權)人: | 天津華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1/72 | 分類號: | C02F1/72;B09C1/08;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天津企興智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2226 | 代理人: | 李俊建 |
| 地址: | 300170 天津*** | 國省代碼: | 天津;1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天然 活化 硫酸鹽 降解 氯代烴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天然多酚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1)將過硫酸鹽和天然多酚物質加入含氯代烴的污水中,得到混合液;2)將堿加入到步驟1)得到的混合液中。本發明所述的方法,操作簡單,無需復雜裝置;條件易控,反應條件溫和,常溫常壓下就可以快速高效反應,節約能源。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水污染處理和土壤修復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天然多酚物質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
背景技術
有機氯化物(Chlorinated Organic Compounds,COCs)包括氯代烴、氯代芳香族化合物以及其他氯代環狀化合物。有機氯化物的化學性質一般相對穩定,在自然界中難以被微生物降解;具有較高的脂溶性,容易在土壤、沉積物及生物體的有機質中累積,并可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并產生富集作用;對環境具有持久性危害。自上世紀80年代始,過硫酸鹽高級氧化技術在環境污染物降解,以及水體和土壤的等環境修復領域的應用得到持續的關注和研究。
雖然過硫酸鹽具有較強的氧化性,但是未經活化的過硫酸鹽與普通的污染物反應活性較低。所以,目前發展出了很多活化方法來促進過硫酸鹽的反應活性,包括熱活化、光活化、過渡金屬離子活化、堿活化和有機物活化等。活化PS用于降解各種有機污染物的理論研究已有很多,但是每種活化方式都有其應用的局限;而且對于某些特定的污染物體系,現有活化方式的降解效率低下,達不到處理要求。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旨在提出一種天然多酚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局限。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天然多酚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將過硫酸鹽和天然多酚物質加入含氯代烴的污水中,得到混合液;
2)將堿加入到步驟1)得到的混合液中。
上述反應在環境溫度下進行即可,不需要單獨的進行加熱等處理。
本發明利用天然多酚物質含有的大量酚羥基,在堿性條件下的酚鹽形式對過硫酸鹽進行有效的活化,提高其降解機氯代物的效率。通過向含有機氯代物的污水中加入一定配比的活化藥劑和過硫酸鹽,進行反應。通過檢測分析溶液中目標污染物的濃度變化,得出結論。
優選的,所述氯代烴為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一氯甲烷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優選的,所述天然多酚為單寧酸、原花青素和花青素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
優選的,所述過硫酸鹽為過硫酸鈉、過硫酸鉀、過硫酸銨和過一硫酸鈉的一種或兩者以上。
優選的,所述堿為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中的一種或兩種。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天然多酚物質與過硫酸鹽的質量百分比為0.28%~1.26%:1,優選的,0.42%~1.26%。
優選的,所述堿與過硫酸鹽的物質的量之比為1~6:1,優選的3~6:1。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中使用的是固體堿,也可以使用液體堿以及堿的溶液。
優選的,過硫酸鹽與氯代烴的摩爾比為(40~350):1;優選的,(40~200):1。
相對于現有技術,本發明所述的天然多酚活化過硫酸鹽降解氯代烴的方法,具有以下優勢:
本發明構建了基于單寧酸活化過硫酸鹽的高效脫氯系統,單寧酸作為一種天然多酚物質,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因此其對環境的二次影響較小;對于實際的環境污染治理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單寧酸活化的過硫酸鹽對氯代烴(三氯甲烷)有很好的降解效果,其降解效果相較于未使用單寧酸的系統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天津華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天津華勘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大學;北京高能時代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30232.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