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方法及其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24374.1 | 申請日: | 2019-04-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87748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歐陽征國;符劍剛;藍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長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2F9/04 | 分類號: | C02F9/04;C10L5/48 |
| 代理公司: | 重慶鼎慧峰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6 | 代理人: | 周維鋒 |
| 地址: | 400000***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煤泥水 濾餅 智能化處理 翻板機構 翻板裝置 壓濾機 煤泥 破碎機 預處理 智能化處理設備 出料輸送機 煤泥水處理 閉合 給料裝置 固液分離 綠色環保 設備技術 工藝流程 移動式 壓榨 加藥 漿體 兩組 破碎 承接 銜接 環節 配合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設備,通過加藥給料裝置對煤泥水進行預處理,得到的漿體排入壓濾機進行壓榨實現固液分離,形成濾液和濾餅,壓濾機下方設置濾液翻板裝置,濾液翻板裝置的兩組翻板機構閉合承接濾液,翻板機構打開是濾餅落入下方的移動式濾餅破碎機,濾餅破碎成干煤泥后落入出料輸送機,最終將干煤泥運出利用。上述的設備技術先進,配合對應的煤泥水智能化處理方法,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設備落后、處理效果差、環節多、工藝流程銜接不暢、勞動強度大等技術問題,使煤泥水處理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煤泥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方法及其設備。
背景技術
煤泥水是煤炭洗選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含有大量的煤泥和泥砂,煤泥水的排放會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而隨著環保理念的加強,對洗煤廢水的環保處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目前,國內外對煤泥水的處理已經形成了一條基礎的體系,如申請號為CN201710509273.2的中國發明專利公開了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方法,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包括下述的步驟:
(1)、將煤炭洗選后的煤泥水通過管道輸送到洗煤廠內的底流濃縮池,向底流濃縮池內加入絮凝劑將煤泥水濃縮,使得煤泥水中的含固量達到300~400g/L;
(2)、將濃縮后的煤泥水通過渣漿泵和管道直接輸送到設置在電廠內的臥式螺旋離心機進行脫水,產生煤泥,通過調整臥式螺旋離心機轉速控制煤泥濃度,使得煤泥中的水的質量百分比為27%~38%;
(3)、從離心機拖出的水分通過渣漿泵和管道輸送到洗煤廠,進行循環利用;
(4)、將煤泥輸送到具有攪拌裝置的煤泥中儲倉,煤泥中儲倉內對煤泥進行連續攪拌;
(5)、通過柱塞泵將煤泥中儲倉內的煤泥打入煤泥輸送管道,通過煤泥輸送管道將煤泥輸送到流化床鍋爐內進行燃燒。
該發明的技術方案只是現有技術的一個縮影,但管中窺豹卻也體現了現有技術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導致絕大多數洗煤廠環保問題都嚴重,具體表現為:
(1)、現有煤泥水處理技術雖然最終得到了煤泥,但要求及處理標準低,與現有環保要求差距較大;
(2)關鍵設備技術落后,處理效果差,脫水效果達不到更高要求;
(3)脫水水平低,煤泥利用須再經過二次脫水處理,既增加處理成本,又會在堆放、運輸、晾曬、烘干的各個環節造成新的的污染;
(4)各個環節相互分開,設備占地大,操作人員多,勞動強度大,難以協調操作,處理效率低。
總之,現有的煤泥水處理技術,存在設備落后、處理效果差、環節多、工藝流程銜接不暢、勞動強度大等問題,達不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問題,本發明提出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方法及其設備,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設備落后、處理效果差、環節多、工藝流程銜接不暢、勞動強度大等技術問題,使煤泥水處理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為達到上述技術效果,一方面,本發明提出一種煤泥水智能化處理設備,包括:加藥給料裝置,包括:從上到下布置且能依次連通的第一給藥機、第一攪拌桶和第一料漿池,以及從上到下布置且能依次連通第二給藥機、第二攪拌桶和第二料漿池,所述第一料漿池的出口設置第一輸送泵,所述第一輸送泵的出口接入所述第二攪拌桶,所述第二料漿池的出口設置第二輸送泵;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長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重慶長能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2437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