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活性金屬浸漬液及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18556.8 | 申請日: | 2019-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2202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5-05 |
| 發明(設計)人: | 孫進;郭蓉;楊成敏;段為宇;姚運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B01J27/19 | 分類號: | B01J27/19;B01J37/02;C10G45/08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728 北***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活性 金屬 浸漬 加氫 處理 催化劑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活性金屬浸漬液及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浸漬液包括有機溶劑、活性金屬鹽和含有苯和/或酯類基團的有機磷化物;所述有機溶劑為醚類、醇類、酮類或有機酸類;所述的活性金屬鹽為第ⅥB族和/或第Ⅷ族活性金屬的可溶性鹽。本發明同時提供一種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包括如下內容:用上述的活性金屬浸漬液將活性組分負載到載體上,得到加氫處理催化劑。本發明的的活性金屬浸漬液的性質優良,采用上述浸漬液制備的加氫處理催化劑具有良好的加氫活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催化劑制備技術,具體地涉及一種活性金屬浸漬液及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
技術背景
對于超深度加氫脫硫催化劑,Co-Mo-S和Ni-Mo-S的Ⅱ類活性中心理論已經被各大研發機構廣泛接受,并以此開發了新型高活性加氫處理催化劑。主要的改進方案包括載體的選擇、添加助劑的應用、浸漬液絡合、硫化過程以及金屬組分的調整等。一般來說,浸漬液的絡合方式是制備Ⅱ類活性中心催化劑的重要方法。
CN108620081A公開了一種加氫催化劑浸漬液及其制備方法,浸漬液組成:活性金屬含量以氧化物計,第Ⅷ族金屬氧化物為5~70g/100ml,第Ⅷ族金屬氧化物為1~30g/100ml,有機酸與第Ⅷ族金屬原子摩爾比為0.1~1,有機胺與第Ⅷ族金屬原子摩爾比為0.1~2。制備方法如下:將鈷/鎳鹽和有機酸同時加入水中,緩慢升至一定溫度使之完全溶解,保持恒定溫度加入有機胺并不停攪拌,保持此溫度加入鉬/鎢鹽并不停攪拌,待完全溶解后,得到加氫催化劑浸漬液,保存待用。CN?106607039A、CN108568305A、CN102994141A、CN103769125A、CN103769222A等也公開了類似的添加絡合劑/螯合劑等方法制備浸漬液,這些技術用于制備Ⅱ類活性中心催化劑,從而提高催化劑的活性。
現有浸漬液的制備方法,均為水溶液溶解活性組分金屬并添加相應的絡合劑/螯合劑,為了保證絡合劑的溶解性能和絡合效果,CN106607097A、CN106607096A、CN103769220B等采用二段絡合浸漬法,步驟復雜,且因為溶解度的緣故,存在一定的溶解區間。
CN?107185539?A公開了一種油品加氫鐵基催化劑及其制備方法與應用。該浸漬液溶劑為無水乙醇、丙酮和2?,2-聯吡啶混合溶液,相當于仍需添加2,2-聯吡啶絡合劑絡合鐵離子,存在氨氮污染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活性金屬浸漬液及加氫處理催化劑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將活性金屬鹽溶解于有機溶劑中,加入適量的有機磷化物,可得到性質優良的活性金屬浸漬液,采用上述浸漬液制備的加氫處理催化劑具有良好的加氫活性。
本發明的活性金屬浸漬液,包括有機溶劑、活性金屬鹽和含有苯和/或酯類基團的有機磷化物;所述有機溶劑為醚類、醇類、酮類或有機酸類,如乙醚、甲醇、乙醇、丙醇、丁醇、乙二醇、丙酮、乙酸或丙酸中的一種或多種,優選乙醇、丙醇、丙酮或乙酸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的活性金屬鹽為第ⅥB族和/或第Ⅷ族活性金屬的可溶性鹽,第ⅥB族金屬優選為鉬和/或鎢,第Ⅷ族金屬優選為鎳和/或鈷,可溶性鹽如磷鉬酸、磷鎢酸、磷鉬酸銨、鉬酸銨、偏鎢酸銨、磷鎢酸銨、硝酸鈷、硝酸鎳、乙酸鈷、乙酸鎳等;所述的可溶性是對上述有機溶劑的可溶性。
以活性金屬浸漬液各組分的質量濃度如下:活性金屬鹽以氧化物計,第ⅥB族金屬氧化物為1~100g/100mL,優選2~70g/100mL,第Ⅷ族金屬氧化物為1~90g/100mL,優選2~60g/100mL;含有苯和/或酯類基團的有機磷化物以磷元素計為1-60g/100mL,優選2~50g/100mL。
含有苯和/或酯類基團的有機磷化物為磷酸三甲酚酯、亞磷酸三苯酯、三苯基氧化膦、磷酸三苯酯、亞磷酸二正丁酯中的一種或或多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未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大連石油化工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855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硅鋁復合氧化物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飲水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