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油封潤滑的給液機構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17691.0 | 申請日: | 2019-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174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姚加銘;王炎輝;姚曉波;呂永剛;褚勇根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州安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N7/12 | 分類號: | F16N7/12;B05C1/02;B05C5/00;B05C11/105;B23P19/02 |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趙衛康 |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吸液 油封 媒介 盛放容器 潤滑液 潤滑液槽 中空部 給液 擠壓 持續供給 潤滑方式 涂覆均勻 傳統的 滴液 上液 釋出 外周 預存 蘸液 儲存 吸收 污染 | ||
一種用于油封潤滑的給液機構,包括盛放容器和吸液媒介,所述盛放容器中設有潤滑液槽,所述吸液媒介置于所述潤滑液槽中,所述吸液媒介用于吸收儲存潤滑液并可被擠壓釋出潤滑液,所述吸液媒介上設有中空部和因該中空部而形成的油封外周潤滑接觸面。本發明結構簡單、使用方便,代替傳統的人工蘸液的方式,利用所述盛放容器及所述吸液媒介預存并持續供給潤滑液,避免造成滴液污染及浪費,在此基礎上只需要擠壓所述吸液媒介就能對油封上液潤滑,且能達到涂覆均勻、潤滑優良的效果,是值得在本領域內推廣使用的新型油封潤滑方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油封潤滑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用于油封潤滑的給液機構。
背景技術
在汽車配件裝配領域,油封裝配可以說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痛的事情,既要潤滑充分,又要防止潤滑過度而導致油封跑脫。傳統的潤滑方式是先將潤滑液人工蘸取涂抹在待裝配零件上,再將油封壓入零件上的槽位,或者是先將潤滑液人工蘸取涂抹在油封上,再將油封壓入零件上的槽位。前者在油封壓入的過程中,已涂抹的潤滑液會順著槽位內壁被往深處擠,產生壓裝潤滑不充分的問題,會導致油封壓裝不到位,甚至是外表面橡膠開裂的缺陷,從而引起質量事故;而后者雖然能避免前者所遇到的問題,但是其與前者仍然還存在共有的問題,也就是人工蘸取易滴漏污染、浪費,涂抹不均勻,操作不便,潤滑效果仍然不佳,勞動強度高,工作效率低。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行業內普遍使用如P80這類潤滑液,其有個特殊性—單次潤滑,即一次性壓入潤滑有效,再想拔出來的話就很困難,也因此其在橡膠類產品裝配領域被廣泛應用故此,而相對于相對普通的潤滑液,P80這樣的潤滑液更需要確保完成對油封的一次潤滑充分,傳統人工方式顯然無法較好地做到,如何改善給液、上液的方式是本領域內值得研究的課題之一。
雖然目前也有在油封潤滑方面的解決方案,如公開號為CN206682312U的專利文件所公開的一種新型油封潤滑結構,包括了電機端蓋、油封、電機軸承和電機輸出軸,所述的電機端蓋為環形結構,電機端蓋內順次開設有軸承安裝凹槽、軸承讓位冊槽、油封安裝凹槽、儲油腔凹槽和輸出軸讓位孔,所述的電機軸承安裝嵌套于軸承安裝凹槽內,所述的油封設置于電機軸承的側邊安裝于油封安裝凹槽內,油封的密封唇與電機端蓋形成半封閉儲油腔,所述的電機輸出軸穿過電機端蓋中設置的電機軸承,但其綜合效果仍然不好,有待改進完善。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油封潤滑的給液機構,解決傳統人工蘸液涂抹方式所存在的易造成滴漏、涂抹不均勻、操作不方便的問題。
實現該技術目的的具體技術方案如下:一種用于油封潤滑的給液機構,包括盛放容器和吸液媒介,所述盛放容器中設有潤滑液槽,所述吸液媒介置于所述潤滑液槽中,所述吸液媒介用于吸收儲存潤滑液并可被擠壓釋出潤滑液,所述吸液媒介上設有中空部和因該中空部而形成的油封外周潤滑接觸面。所述給液機構能夠穩定持續地存儲供應潤滑液,并能給油封均勻上液,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效果優良。
作為優選,所述盛放容器的側壁上開設有可從外部向所述潤滑液槽通液的連通道。該結構設計簡單有效。
作為優選,所述盛放容器的外壁安裝有通液接頭,所述通液接頭接入所述連通道。該結構設計簡單有效。
作為優選,所述盛放容器中還設有油封定位臺。該結構設計簡單有效,便于油封的取放,相對于所述吸液媒介,其置放位置也顯得更為合適
作為優選,所述吸液媒介的上表面的高度由外圈向內圈逐漸增大。該設計為了能更好的使所述吸液媒介中的潤滑液被充分集中地擠到油封上。
作為優選,所述吸液媒介為吸附棉塊。
作為優選,所述吸液媒介為硅膠海綿塊。
相對于其他諸如吸附巾等類似能吸液并能被擠壓出液的材料體來說,吸附棉塊是較好的選擇,常用的是硅膠海綿塊。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州安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未經湖州安達汽車配件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769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