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軟組織的微創切割套件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17031.2 | 申請日: | 2019-04-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93213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楊米雄 | 申請(專利權)人: | 楊米雄 |
| 主分類號: | A61B17/32 | 分類號: | A61B17/32;A61B17/3209 |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許可唯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工作套管 微型刀片 推進棒 軟組織 刀槽 尾端 切割套件 內螺紋 導軌 微創 細槽 指環 固定螺帽 兩條細槽 外側設置 下方開口 滑動 可彎曲 中空 并發癥 棒頭 穿出 彈簧 滑塊 可視 旋接 字型 把手 體內 治療 | ||
本發明提供一種軟組織的微創切割套件,包括工作套管、推進棒和微型刀片,工作套管具有一定弧度,工作套管中空并設置截面呈“十”字型的兩條細槽,較淺細槽為刀槽,較深細槽為導軌;工作套管外側設置突出的把手,工作套管尾端設有內螺紋并套設彈簧;推進棒本體可彎曲,推進棒尾端設置指環,推進棒尾端的固定螺帽可與工作套管尾端的內螺紋旋接固定;微型刀片與推進棒頭端相連,微型刀片與其尾端設置的滑塊可分別同時在工作套管的刀槽與導軌滑動,刀槽在工作套管頭部下方開口,可供微型刀片穿出工作套管。本發明的優點為:結構設計合理,能夠在可視引導下操作,具有弧度的工作套管在體內穿行時不傷及周圍軟組織,減少并發癥,達到精準治療的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療器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軟組織的微創切割套件。
背景技術
軟組織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織。肌腱,作為軟組織的一種,由致密結締組織構成,色白較硬,沒有收縮能力。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雙層套管樣密閉的滑膜管,是保護肌腱的滑液鞘。它分兩層包繞這肌腱,兩層之間一空腔即滑液腔,內有腱鞘滑液;內層與肌腱緊密相貼,外層襯于腱纖維鞘里面,共同與骨面結合,具有固定、保護和潤滑肌腱,使其免受摩擦或壓迫的作用。肌腱長期在此過度摩擦,即可發生肌腱和腱鞘的損傷性炎癥,引起腫脹,稱為腱鞘炎。狹窄性腱鞘炎作為臨床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于外傷或肌腱的反復摩擦導致腱鞘內層滲出、增生、嚴重者纖維粘連,甚至形成纖維軟骨,變成一個帶狀狹窄的纖維軟骨環,影響肌腱的正常活動,甚至造成肌腱不能在狹窄的腱鞘內滑動的疾病。
現有技術中,通過有創技術治療狹窄性腱鞘炎等軟組織疾病的方法主要有:封閉注射療法、小針刀治療、鉤針治療、內窺鏡微創治療、開放式手術治療。封閉注射療法遠期易復發,反復注射后肌腱脆性增加,肌腱斷裂風險加大。小針刀治療為非直視下操作,須靠手感,對醫生經驗要求較高,治療時易損傷肌腱,且其為直刺皮膚進針,難以在超聲引導下操作。鉤針治療為遠處開口,可在超聲引導下治療,但其結構簡單,針尖在人體內探查時無法保護,容易損傷局部神經、血管、肌腱組織。內窺鏡治療創傷小,效果確切,但器械要求高,價格昂貴。開放式手術經典,但治療并發癥及后遺癥較多,包括但不限于感染、切口延遲愈合、不愈合、疤痕增生、肌腱粘連、神經血管損傷。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在可視引導下操作、在工具進出人體時不傷及周圍軟組織、達到精準治療目的的軟組織的微創切割套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
一種軟組織的微創切割套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套管、推進棒和微型刀片,
工作套管具有一定弧度,工作套管中空并設置截面呈“十”字型的兩條細槽,較淺細槽為刀槽,較深細槽為導軌,刀槽與導軌相互垂直;工作套管靠近尾部的外側設置呈“一”字型突出的把手,工作套管尾端設有內螺紋并套設彈簧;
推進棒本體可彎曲,推進棒尾端設置指環,推進棒尾端的固定螺帽可與工作套管尾端的內螺紋旋接固定;
微型刀片的尾部設置連接軸,連接軸兩側的突起為滑塊;
所述微型刀片尾端設置的連接軸與推進棒頭端相連,微型刀片與滑塊可分別同時在工作套管的刀槽與導軌滑動,所述刀槽在工作套管頭部下方開口,可供微型刀片穿出工作套管,所述導軌在刀槽開口處轉向工作套管下方并結束,通過引導滑塊將微型刀片推出刀槽開口處。
進一步地,所述工作套管外表面對稱設置標尺。
進一步地,所述推進棒尾端設置的指環與推進棒活動連接,指環可旋轉。
進一步地,所述微型刀片為單鋒或雙鋒尖刀片。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楊米雄,未經楊米雄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7031.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