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聯盟區塊鏈可視化通道管理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14820.0 | 申請日: | 2019-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6187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26 |
| 發明(設計)人: | 李莉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莉莉 |
| 主分類號: | H04L12/24 | 分類號: | H04L12/24;H04L2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久維律師事務所 11582 | 代理人: | 邢江峰 |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區塊 通道管理 可視化 資源使用率 安全隔離 底層技術 建設成本 交互界面 可擴展性 數據隔離 業務場景 業務數據 運維管理 鏈系統 圖形化 服務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聯盟區塊鏈可視化通道管理的方法,通過本發明提供的方法不僅使聯盟鏈運維管理人員無需具備區塊鏈底層技術知識,就能夠通過圖形化的交互界面,實現同一條區塊鏈上不同業務數據的相互安全隔離,還能使同一套區塊鏈系統能夠支持不同的、具有數據隔離需要的業務場景,提升區塊鏈服務的資源使用率,降低建設成本,從而增強區塊鏈服務的可擴展性、實用性和易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聯盟區塊鏈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聯盟區塊鏈可視化通道管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與比特幣等公有區塊鏈不同,聯盟區塊鏈是一種以達成小范圍共識為目標的信任網絡,常用于解決跨組織數據信任問題。區塊鏈利用其鏈式數據結構、分布式賬本、共識算法等特點,在跨組織業務協同和數據共享方面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單一的區塊鏈在實際應用當中存在著以下矛盾:由于區塊鏈的賬本是分布式同步的,每個節點都必須擁有相同的數據;而事實上并非每個節點都需要或者有權關注所有的數據,如果為了實現業務隔離而必須搭建不同的區塊鏈,意味著額外的服務器資源消耗,這使得區塊鏈的實際應用代價高昂,實用性不高。
聯盟鏈通道技術就是為了解決上述矛盾而產生的技術。它通過在同一套區塊鏈系統中構建不同的通道,各區塊鏈節點根據業務需要加入不同的通道,在主區塊鏈賬本上形成依照業務需求劃分的、由不同節點參與的“子鏈”,并利用密碼學技術防止通道間數據的非法獲取,實現通道之間的業務隔離。參考圖1所示的聯盟鏈通道示例,在圖1中,區塊鏈包含三個節點,劃分為兩條業務通道,節點1和節點2同在通道A,節點2和節點3同在通道B;節點1只能同步通道A的數據,節點3只能同步通道B的數據,節點2能同步通道A和通道B的數據,這就實現了A和B兩條相互獨立的業務線條。
在本發明應用之前,聯盟區塊鏈用戶只能從代碼層為聯盟區塊鏈新建業務隔離通道,具有兩方面的問題:第一,需要修改的區塊鏈節點配置較多,并且需要對通道所涉及的每一個區塊鏈節點進行重新配置,流程繁瑣且耗時較長;第二,進行區塊鏈通道創建只能由具備區塊鏈技術專業技能的人員完成,難以進行常規化應用,因此,亟需一種聯盟區塊鏈可視化通道管理的方法,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增強區塊鏈的可擴展性、實用性和易用性。
發明內容
為克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聯盟區塊鏈可視化通道管理的方法,旨在實現聯盟鏈通道創建和管理的自動化,并提供用戶友好的交互界面。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1、參照圖2所示,本發明構建了可視化系統,從區塊鏈層、數據庫層、業務處理層、展現層四個層次完成聯盟鏈通道管理的可視化。
區塊鏈層:通過區塊鏈節點的配置,創建不同的聯盟鏈通道,利用聯盟鏈底層的數據隔離技術,在區塊鏈層實現通道間的數據隔離;
數據庫層:業務邏輯層從區塊鏈中獲得的數據,將被存儲在業務數據庫中,以實現對區塊鏈數據的查詢、檢索、統計,供展現層使用;
業務邏輯層:從展現層獲取用戶輸入的通道創建指令,依照本方法的實施方式,在各個區塊鏈節點配置中執行,從而操作區塊鏈層以實現通道創建,另一方面,業務邏輯層負責對區塊鏈通道信息的獲取,并將其固化到數據庫中;
展現層:展現層將來自業務邏輯層的數據通過圖形化的方式向用戶展示,并通過可視化界面接收用戶的通道創建指令,向業務邏輯層傳遞。
2、參照圖3所示,本發明為聯盟鏈用戶提供了可視化的業務通道創建方法:
a)通過可視化界面進行通道創建的前提是,相關的區塊鏈節點都與可視化系統建立連接,可視化系統能夠獲取相關區塊鏈節點的操作權限;
b)用戶通過可視化界面輸入通道名稱、業務名稱、通道簡介,并選擇通道參與節點,將上述內容向業務邏輯層傳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莉莉,未經李莉莉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4820.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