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基于多步聚類的拖網漁船行為判別方法有效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314059.0 | 申請日: | 2019-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3305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0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紀林;吳寶福;萬健;任永堅;孫海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K9/62 | 分類號: | G06K9/62;G06Q50/02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 地址: | 310018 浙***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多步聚類 拖網漁船 行為 判別 方法 | ||
1.一種基于多步聚類的拖網漁船行為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建立軌跡點間相似度距離模型;
所述的軌跡點間相似度距離模型,是對兩軌跡點間速度距離、角度距離、時間距離以及空間距離的加權和,其中,速度距離為兩點間速度差值的平方,角度距離為兩點船只航行角度的夾角大小,時間距離為兩點之間毫秒時間差值的絕對值,空間距離為兩點經緯度差值的平方和;
步驟2.按照時序近鄰計算準則計算軌跡點間相似度矩陣;
拖網漁船軌跡數(shù)據具有狀態(tài)一致性,時序近鄰計算準則不計算所有任意兩點間的相似度距離,而僅計算時間相鄰n個點之間的相似度距離,其他距離直接取值無窮大;
步驟3.使用OPTICS算法獲得軌跡點有序可達圖;
步驟4.使用ξ-steep自動識別簇算法將有序可達圖切分得到軌跡子段,實現(xiàn)對軌跡點初步聚類;
拖網漁船狀態(tài)具有狀態(tài)一致性,相鄰時間段內同一狀態(tài)的拖網漁船軌跡點的聚集狀態(tài)明顯,其對應的有序可達圖具有內部平緩、邊緣陡立的特征,利用ξ-steep自動識別簇算法對陡峭邊緣點進行識別與切割,從而完成對軌跡子段的切割,實現(xiàn)軌跡點的初步聚類;
所述的ξ-steep自動識別簇算法具體是:
有序可達圖中,若點p∈{1,...,n-1}可達距離r(p)與r(p+1)差值的絕對值大于可達距離均值avr_r的ξ倍,則稱點p為ξ-steep point,記為Pointx(p),其中,若前者大則稱點p為ξ-down point,若前者小,則稱點p+1為ξ-up point;
有序可達圖中,所有陡峭點程度大于一定值的點將被記錄為ξ-steep point,這些是聚類簇的邊界;
稀疏點是聚類簇邊緣的可達距離大于一定值的點,稀疏點與密集區(qū)內的軌跡點同樣具有三種行為狀態(tài),需要通過二次聚類實現(xiàn)狀態(tài)的劃分,將稀疏軌跡點按長度為1的軌跡段處理;
其中稀疏點的定義具體為:有序可達圖中,若點p∈{1,...,n}的可達距離r(p)大于可達距離均值avr_r的η倍,或者,點p∈{2,...,n}前一個值為ξ-up point且r(p)不小于r(p-1),則稱點p為sparse point,即稀疏點;
在軌跡切割中,按ξ-steep point和sparse point將完整軌跡段切割成軌跡子段,即實現(xiàn)了拖網漁船軌跡子段的切割;
步驟5.計算軌跡子段的速度平均值,使用k-means算法實現(xiàn)軌跡段再次聚類,從而實現(xiàn)軌跡點的狀態(tài)判別;
切分后的軌跡子段內部狀態(tài)一致,取軌跡子段內部所有軌跡點的速度平均值,以消除軌跡段內的波動數(shù)據影響,使用k-means算法實現(xiàn)對軌跡子段的聚類;
步驟6.對于多步聚類結果,建立Fisher判別模型,實現(xiàn)拖網漁船軌跡點處行為的快速判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電子科技大學,未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4059.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