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13117.8 | 申請日: | 2019-04-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3508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9 |
| 發明(設計)人: | 付宗見;張明真;李海勝;白艷玲;王坤;宋舒晗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H04L29/06 | 分類號: | 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家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27 | 代理人: | 陳娟 |
| 地址: | 451460 河南***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集終端 處理模塊 接收終端 電子信息技術 數據傳送系統 隔離模塊 通信終端 診斷模塊 系統安全性 安全診斷 采集模塊 儲存模塊 傳送系統 二級放大 加密模塊 控制模塊 木馬病毒 輸入模塊 數據信息 提示模塊 無線通信 顯示模塊 信息整合 一級放大 移動通信 防火墻 除雜 濾波 內網 數據庫 采集 隔離 通信 發現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包括采集終端、處理模塊、加密模塊、通信終端、接收終端和解碼模塊,所述采集終端包括:采集模塊、輸入模塊和提示模塊,所述采集終端還包括:診斷模塊和隔離模塊,所述處理模塊包括:一級放大、信息整合和二級放大,所述處理模塊還包括:濾波除雜,所述通信終端包括:移動通信、內網通信、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所述接收終端包括:儲存模塊、數據庫、顯示模塊和控制模塊,所述接收終端還包括:防火墻。本發明中,通過在采集終端內設置診斷模塊和隔離模塊,對采集與輸入的數據信息進行安全診斷,當發現木馬病毒等程序時,將數據進行隔離,避免對傳送系統造成破壞,大大提升了系統安全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數據傳送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
背景技術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已滲透在現代生活的每一個角落,主要研究信息的獲取與處理,電子設備與信息系統的設計、開發、應用和集成。生產生活中的各種制造設備、通信設備、監測設備以及機電一體自動機設備等都離不開電子信息工程。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人們生活中的各項參數(電費、水費或者其他數據等)是通過以往的手抄或者現場記錄參數的形式進行獲取,且數據信息處理較為麻煩,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我們可以通過計算機技術很好地對著一問題進行解決,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以及降低人們的工作強度,但是在現有的數據傳送系統的使用過程中,人們不能夠較好地保證數據的安全以及存儲過程中的問題,為此我們提出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對數據的安全監測和保護不到位的問題,提供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基于電子信息技術的數據傳送系統,包括采集終端、處理模塊、加密模塊、通信終端、接收終端和解碼模塊。
其中,所述采集終端包括:采集模塊、輸入模塊和提示模塊。
其中,所述采集終端還包括:診斷模塊和隔離模塊。
其中,所述處理模塊包括:一級放大、信息整合和二級放大。
其中,所述處理模塊還包括:濾波除雜。
其中,所述通信終端包括:移動通信、內網通信、有線通信和無線通信。
其中,所述接收終端包括:儲存模塊、數據庫、顯示模塊和控制模塊。
其中,所述接收終端還包括:防火墻。
綜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中,通過設置加密模塊和解碼模塊,在數據進行傳送時,為數據提供加密服務,保障數據的安全,避免被他人竊取,提升了使用安全性。
2、本發明中,通過在采集終端內設置診斷模塊和隔離模塊,對采集與輸入的數據信息進行安全診斷,當發現木馬病毒等程序時,將數據進行隔離,避免對傳送系統造成破壞,大大提升了系統安全性。
3、本發明中,通過將數據信息進行濾波除雜,并通過層級將數據信息進行放大,使得接收到的數據信息清晰完整,避免了信息不純雜波過多,導致信息接收到時不清晰的問題發生。
4、本發明中,通過在接收終端內設置防火墻,保障接收終端的安全使用,同時通過控制模塊決定是否對接收到的數據信息進行解碼操作,在不需要立即使用接收的數據時,可以暫不進行解碼操作,以保證數據信息的安全,使用靈活可靠。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模塊化框圖;
圖2為本發明中采集終端的模塊化框圖;
圖3為本發明中處理模塊的模塊化框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未經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1311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