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移相器及天線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308085.2 | 申請日: | 2019-04-1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9480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蘇國生;鄭桂鑫;李明超;吳庚飛;法斌斌;呂鵬飛;陳禮濤 | 申請(專利權)人: | 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1P1/18 | 分類號: | H01P1/18;H01Q3/32;H01Q3/24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左幫勝;曾旻輝 |
| 地址: | 510730 廣東省***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移相器 輸出支路 輸入支路 旋轉機構 天線輻射單元 電路板 開關切換電路 切換開關 天線 轉動 輸入端電連接 斷開狀態 天線波束 天線信號 組件包括 電連接 可改變 可轉動 導通 斷開 覆蓋 | ||
1.一種移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移相器電路板,所述移相器電路板包括輸入支路和多個輸出支路,所述輸入支路與天線信號輸入端電連接,每個所述輸出支路與各自對應的天線輻射單元電連接,且所述輸入支路與至少一個所述輸出支路呈斷開狀態;
開關切換電路組件,所述開關切換電路組件包括旋轉機構,所述旋轉機構可轉動的連接在所述移相器電路板上,所述旋轉機構上設置有切換開關,其中,在所述旋轉機構轉動時帶動所述切換開關轉動,以控制所述輸入支路與多個所述輸出支路的導通或斷開,以選擇相應的天線輻射單元工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轉機構為齒輪。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相器還包括可移動基板,所述可移動基板能夠相對于所述移相器電路板移動,所述可移動基板上開設有容納槽,所述容納槽內放置所述齒輪,且在所述容納槽的至少一個側壁上設置有齒條,所述齒條與所述齒輪嚙合時驅動所述齒輪轉動。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換開關包括一個導電件或者彼此呈斷開狀態的多個導電件,其中,
當所述切換開關相對于所述移相器電路板轉動至不同位置時,通過所述導電件實現所述輸入支路與多個所述輸出支路之間的耦合或分離,以控制所述輸入支路與多個所述輸出支路的導通或斷開。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輸出支路包括第一輸出支路、第二輸出支路和第三輸出支路,且所述輸入支路與多個所述輸出支路均斷開,所述切換開關包括第一導電件和第二導電件,其中,
當所述切換開關相對于所述移相器電路板轉動至第一位置時,所述輸入支路通過所述第一導電件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耦合連接,以使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電連接的天線輻射單元工作;
當所述切換開關相對于所述移相器電路板轉動至第二位置時,所述輸入支路通過所述第二導電件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所述第二輸出支路和所述第三輸出支路耦合連接,以使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所述第二輸出支路和所述第三輸出支路電連接的天線輻射單元工作。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導電件呈U形,用以耦合連接所述輸入支路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
所述第二輸出支路和所述第三輸出支路的一端均設置有弧形部,所述第二導電件上設有第一圓弧部和第二圓弧部,且所述第一圓弧部和所述第二圓弧部的直徑均與所述弧形部的直徑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圓弧部用以耦合連接所述輸入支路與所述第二輸出支路的弧形部,所述第二圓弧部用以耦合連接所述第一輸出支路與所述第三輸出支路的弧形部,且所述第二輸出支路與所述第三輸出支路相導通。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圓弧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一直線延伸部,用以與所述輸入支路耦合連接,所述第一圓弧部的另一端用以與所述第二輸出支路的弧形部耦合連接;
所述第二圓弧部的一端向外延伸形成有第二直線延伸部,用以與所述第一輸出支路耦合連接,所述第二圓弧部的另一端用以與所述第三輸出支路的弧形部耦合連接。
8.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個輸出支路包括第四輸出支路和第五輸出支路,所述輸入支路與所述第四輸出支路相導通且與所述第五輸出支路斷開,所述切換開關包括第三導電件,其中,
當所述切換開關相對于所述移相器電路板轉動至所述輸入支路與所述第五輸出支路之間時,所述輸入支路通過所述第三導電件與所述第五輸出支路耦合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移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輸出支路的一端設置有弧形接口,所述第三導電件上設置有第三圓弧部,所述第三圓弧部的直徑和所述弧形接口的直徑相同,所述第三圓弧部用以耦合連接所述輸入支路與所述第五輸出支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未經京信通信技術(廣州)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中國)有限公司;京信通信系統(廣州)有限公司;天津京信通信系統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08085.2/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