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304493.0 | 申請日: | 2019-04-1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14018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8-04 |
| 發明(設計)人: | 丁愛民;李大偉 | 申請(專利權)人: | 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D04B1/02 | 分類號: | D04B1/02;D04B21/1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喻學兵 |
| 地址: | 201508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襯墊 組織 編織 工藝 | ||
本發明提供一種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先將襯墊紗墊入需要墊入襯墊紗的織針中,再使用沉降片將襯墊紗至織針的針背后并形成圈弧,并在織針前進過程中對圈弧進行整理,控制襯墊紗所形成的線圈的線弧長度,使襯墊紗線圈的線弧長度比較短且整齊,以滿足不起絨產品的編織要求。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
背景技術
添紗襯墊組織,是在添紗組織基礎上襯入不成圈的襯墊紗編織而成。襯墊紗突出在織物的反面,襯墊紗被夾在線圈圈柱之間。添紗襯墊組織被廣泛應用于起絨類織物。襯墊紗用較粗的紗線,在后整理過程中被拉毛形成短絨狀,增加了織物的厚度,提高了織物的保暖性。
現有的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其織針、沉降片的運動軌跡及配合,所形成的襯墊紗的線弧長度比較長,且不整齊,適用于起絨產品。而不起絨產品對線弧長度的要求是,比較短且整齊。現有的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并不能滿足不起絨產品的編織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以達到線弧長度比較短且整齊的目的,以滿足不起絨產品的要求。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以下技術方案:
本發明提供一種添紗襯墊組織編織工藝,所述添紗襯墊組織由若干橫列組成,所述橫列的編織過程,包括以下步驟:
根據織針的墊紗需求,將所有織針分為第一織針、第二織針,所述第一織針為需要墊入襯墊紗的織針,所述第二織針為不需要墊入襯墊紗的織針;
沉降片向針筒中心推進,所述沉降片的下片喉握持舊線圈的沉降弧;
所述第一織針上升到集圈高度,將所述襯墊紗墊入所述第一織針的針前,所述襯墊紗處于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顎之上;
所述第一織針繼續上升至退圈高度的過程中,用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握持所述襯墊紗,所述沉降片向所述針筒中心推進,使所述襯墊紗至所述第一織針的針背后并形成圈弧;
在所述第一織針上升的過程中,所述第二織針不上升;
所有織針上升,將面紗墊入所述織針的針前;
所有織針下降,所述沉降片向針筒外退出,所述面紗墊入所述織針的針鉤中;
所有織針繼續下降,所述織針的針舌關閉,所述襯墊紗從所述織針的針頭上脫落并被所述面紗束縛,所述舊線圈被保留在所述針頭上;
所述沉降片向針筒中心推進,使所述面紗擱在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顎并形成預彎紗;
所述織針上升,使面紗將所述織針的針舌打開并保留在針舌上,將地紗墊入所述織針的針前;
所述沉降片向針筒中心繼續推進,所述沉降片的上片喉將襯墊紗和面紗推向針后;
所述織針下降,地紗擱在所述沉降片的片尖上形成預彎紗;
所述沉降片向針筒外退出,所述面紗、地紗脫離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顎,所述織針下降,所述面紗、地紗從擱在所述沉降片的下片顎線上的舊線圈中穿過,形成封閉的新線圈。
在本技術方案中,先將襯墊紗墊入需要墊入襯墊紗的織針中,再使用沉降片將襯墊紗至織針的針背后并形成圈弧,控制襯墊紗所形成的線圈的線弧長度,使襯墊紗線圈的線弧長度比較短且整齊,以滿足不起絨產品的編織要求。
優選地,所述襯墊紗由襯墊導紗器導入;將所述襯墊紗墊入所述第一織針的針前時,所述襯墊導紗器與所述沉降片的上片顎線之間的間隙為0.2~0.4mm。
在本技術方案中,當襯墊導紗器與沉降片的上片顎線之間的間隙為0.2~0.4mm時,能較好地控制襯墊紗,防止襯墊紗飛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未經圣東尼(上海)針織機器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30449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