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拓撲識別方法、裝置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95613.5 | 申請日: | 2019-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818403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0-19 |
| 發明(設計)人: | 周世勇;謝于明;鐘梅元 | 申請(專利權)人: |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Q11/00 | 分類號: | H04Q11/00;H04L12/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達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518129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拓撲 識別 方法 裝置 系統 | ||
本申請提供一種拓撲識別方法、裝置及系統,涉及通信技術領域,能夠提升無源光網絡拓撲的識別效率。應用于PON系統,PON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裝置、與至少一個第一裝置一一對應并連接的N級分光器、每一N級分光器連接的一個或多個光網絡單元ONU,N為正整數,第一裝置的參數隨環境要素發生變化,該方法包括:分別采集至少一個ONU的至少一個光路參數,并根據至少一個光路參數,獲取PON的拓撲信息,光路參數隨環境要素發生變化,且光路參數的變化與第一裝置的參數的變化相關聯。應用于啞資源管理的流程中。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通信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拓撲識別方法、裝置及系統。
背景技術
光纖到戶(Fiber To The Home,FTTH)網絡通過光纖使得用戶設備連接到網絡,以獲得網絡提供的服務。目前,可以采用無源光網絡(Passive Optical Network,PON)實現FTTH。參見圖1,現有技術中,PON架構通常包括光線路終端(Optical Line Termination,OLT)、光分配網絡(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ODN)、光網絡單元(Optical NetworkUnit,ONU)。圖1中,以PON包括ONU為例。其中,ODN指的是OLT與ONU之間的部分,用于OLT與ONU通信。ODN包括光纖、分光器(也可稱為光分路器)、連接器等無源器件。
在ODN中,分光器和光纖等均為無源器件,即沒有電源為其供電,這種無源器件還可以稱為啞資源。通常,無法遠程從啞資源上直接讀取信息。這樣一來,自動化管理啞資源的難度較大。因此,在實際ODN維護中,基本上依賴人工現場維護。但是,人工管理、維護啞資源使得出錯率提升,且人工管理啞資源的管理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無源光網絡系統,能夠自動識別無源光網絡的拓撲信息,提升啞資源管理的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申請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請實施例提供一種拓撲識別方法,該方法可以由第二裝置執行。第二裝置可以為設備,或者為設備中的組件(比如芯片系統)。該方法包括:第二裝置分別采集至少一個ONU的至少一個光路參數,并根據至少一個光路參數,獲取PON的拓撲信息。其中,光路參數隨環境要素發生變化,所述第一裝置的參數隨環境要素發生變化,且光路參數的變化與第一裝置的參數的變化相關聯。所述PON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裝置、與所述至少一個第一裝置一一對應并連接的N級分光器、每一N級分光器連接的一個或多個光網絡單元ONU,N為正整數。
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拓撲識別方法應用于PON系統。其中,本申請實施例在現有PON系統的基礎上,新增第一裝置和第二裝置。本申請所適用的PON系統包括至少一個第一裝置、與至少一個第一裝置一一對應并連接的N級分光器、每一N級分光器連接的一個或多個ONU,N為正整數,第一裝置的參數隨環境要素發生變化。本申請實施例提供的拓撲識別方法,第二裝置能夠分別采集至少一個ONU的至少一個光路參數,并獲取至少一個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以根據至少一個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獲取PON的拓撲信息。由于ONU的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與第一裝置的參數的變化相關聯,所以,第二裝置能夠根據不同ONU分別對應的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確定不同ONU的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分別和哪一第一裝置的參數變化特征匹配,進而確定不同ONU分別在哪一第一裝置的光路分支上,以確定PON拓撲信息。可見,本申請實施例中,無需從啞資源讀取信息,而是借助第一裝置的參數變化特征,來影響ONU的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如此,可以通過ONU的光路參數的變化特征獲知該ONU對應的第一裝置,進而獲知PON拓撲信息。進一步的,無需人工管理PON拓撲,提升了管理PON拓撲的效率,且減少因人工維護導致的錯誤。
在一種可能的設計中,分別采集至少一個ONU的至少一個光路參數,包括:在第一時段,采集至少一個ONU對應的光路參數;在第二時段,采集至少一個ONU對應的光路參數。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未經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95613.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專利運營微應用系統
- 下一篇:一種抗干擾方法及設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