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94900.4 | 申請日: | 2019-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88044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9 |
| 發明(設計)人: | 宋寧寧;王凱榮;宗海英;王芳麗;劉君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5G3/04 | 分類號: | C05G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師事務所 11569 | 代理人: | 代芳 |
| 地址: | 266000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生物炭 改性玉米芯 緩釋復合肥 制備方法和應用 菌株培養物 黑曲霉 復合肥 化學肥料 肥料技術領域 土壤物理性狀 植物營養元素 土壤生產力 土壤有機質 固定損失 緩慢釋放 吸附能力 玉米種植 膨潤土 重量份 揮發 吸附 增高 肥料 農作物 改良 土壤 吸收 應用 | ||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屬于肥料技術領域。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5~23.7份改性玉米芯生物炭、71.3~82份化學肥料和5~8份膨潤土;還包括1~6份黑曲霉H201菌株培養物。所復合肥不僅增加植物營養元素,還依賴生物炭和黑曲霉H201菌株培養物特殊結構對肥料養分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使被吸附的養分緩慢釋放,減少其在土壤中的揮發、固定損失及淋失,增加作物對養分的吸收利用率,同時還能增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物理性狀提高土壤生產力,因此將所述復合肥在農作物特別是玉米種植中的應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肥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土壤中的常量營養元素氮、磷、鉀通常不能滿足作物生長的需求,需要施用含氮、磷、鉀的化肥來補足。常見的化肥包括氮肥、磷肥、鉀肥、微肥、復合肥料等,具有成分單純,養分含量高,肥效快,肥勁猛的特點,但是某些肥料有酸堿反應,同時一般不含有機質,無改土培肥的作用。
傳統化學肥料的氮肥由于揮發、淋失和土壤固定等因素的影響,利用率一直不高,氮肥當季利用率只有30%~40%,磷肥當季利用率只有10%~20%左右;微量元素利用率更低,且施入當季難以充分發揮作用。肥料利用率不高,不但影響農作物增產增質,降低經濟效益,還可能引起一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
發明內容
有鑒于此,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所述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肥具有降低肥料養分淋失,延長肥料養分的有效期,維持土壤養分濃度,促進作物對養分的吸收的效果。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基緩釋復合肥,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
5~23.7份改性玉米芯生物炭、71.3~82份化學肥料和5~8份膨潤土;
所述改性玉米芯生物炭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玉米芯渣粉和氧化石墨烯混合,得到混合料;
2)將所述混合料依次在90~110℃燒制55~65min,在290~310℃燒制1.8~2.2h和在490~510℃燒制2.5~3.5h,得到生物炭原材料;
3)將所述生物炭原材料粉碎,過篩,得到生物炭顆粒;
4)將所述生物炭顆粒和FeCl3溶液,混合,58~62℃靜置,去除水分,250~350℃熱處理1.5~2h,得改性玉米芯生物炭。
優選的,所述玉米芯渣粉和氧化石墨烯的質量比為100~200:1。
優選的,所述混合料依次在100℃燒制60min,在300℃燒制2h 和在500℃燒制3h。
優選的,所述FeCl3溶液體積和生物炭顆粒的質量比為10~15ml: 1g;所述FeCl3溶液的濃度優選為0.05mol/L。
優選的,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組分:10~20份改性玉米芯生物炭、 75~80份化學肥料和6~7份膨潤土。
優選的,所述化學肥料中各組分占所述緩釋復合肥質量百分濃度如下:尿素35.0%~40.2%、過磷酸銨19.6%~21.8%、氯化鉀16.7%~ 20.0%。
優選的,以改性玉米芯生物炭的重量份為基準,還包括1~6份黑曲霉H201菌株培養物;所述黑曲霉H201菌株的保藏編號為 CGMCCNo.3.17612。
本發明提供了所述緩釋復合肥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A.將改性玉米芯生物炭、化學肥料和膨潤土混合,得到混合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農業大學,未經青島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94900.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