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及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93823.0 | 申請日: | 2019-04-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060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戰福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聯眾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29/045 | 分類號: | E02D29/045;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蘇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李鳳嬌 |
| 地址: | 211215 江蘇省南京市溧***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管廊 基坑支護結構 綜合管廊 縱向法蘭 外支撐 裝配式鋼結構 內支撐 箱型 基坑 廊體 施工 結構穩定 內部設置 施工效率 同一直線 立支撐 裝配式 替代 支撐 | ||
1.一種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支撐(1)、內支撐(3);所述外支撐(1)設置于管廊上部的基坑壁與管廊之間;所述外支撐(1)一端連接基坑壁,另一端與管廊上部外側縱向法蘭連接;所述內支撐(3)兩端分別連接在管廊內部的上部縱向法蘭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裝配式綜合管廊為多艙管廊,所述多艙管廊管廊廊體之間設置有短外支撐(2);所述短外立支撐(2)的兩端分別接連并固定在兩相鄰管廊廊體上部縱向法蘭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撐(1)和內支撐(3)在同一直線上。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撐(1)、短外支撐(2)、內支撐(3)在同一直線上。
5.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撐(1)和內支撐(3)設置于單元管廊廊體端部。
6.根據權利要求3或4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撐(1)和內支撐(3)與原基坑下部支撐相鄰。
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基坑支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支撐(1)和短外支撐(2)填埋在回填土中。
8.一種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首先,將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的拱形波紋鋼板底板,按設計要求的標高及尺寸位置設置就位,并沿軸向將各節管廊底板進行連接;做好節與節之間底板的密封,做好臨時抗底板上浮措施;然后將各底板固定,還要做好多艙管廊時各艙底板的橫向連接;
步驟2)然后向底板與基底的空隙充填混凝土,充實,待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之后,開始安裝第一節管廊的側板及頂板;安裝好后,在管廊上部的基坑壁與管廊之間各設置一道外支撐(1),該外支撐(1)一端靠在基坑壁上,一端與管廊上部外側的縱向法蘭連接;
步驟3)當所述裝配式綜合管廊為多艙管廊時,要在廊體之間的上部縱向法蘭上設置短外支撐(2),短外支撐(2)的兩端分別接連并固定在兩相鄰廊體上部的縱向法蘭;
步驟4)然后在管廊內部設置內支撐(3),內支撐(3)的兩端分別與管廊上部的縱向法蘭連接,連接完成后各外支撐(1)與內支撐(3)以及短外支撐(2)要在同一直線上,形成替代支撐;
步驟5)然后將鄰近替代支撐的原基坑下部支撐拆除,進行第二節鋼管的側板和頂板的安裝,并按前述的要求,安裝第二節管廊的替代支撐,以此類推,將管廊沿軸向推進施工;
步驟6)當所述裝配式綜合管廊為多艙管廊時,將艙體之間的縫隙內填充混凝土;在管廊安裝達到要求的軸向長度后,開始回填土施工,管側兩側的回填土要充分密實,管廊頂部的回填土達到一米以上,并且當廊體結構與周圍回填土的管土共同受力結構基本形成時,可以拆除管廊內部的內支撐(2);當回填土高度接近基坑上部支撐的時,拆除原基坑上部支撐回填至地面,然后,可根據需求拔出鋼板樁。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第一節管廊的長度要盡量接近各原基坑下部支撐之間的凈距離。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一種裝配式鋼結構箱型綜合管廊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中的替代支撐的位置盡管設置在該節廊體端部,并鄰近原基坑下部支撐。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聯眾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未經南京聯眾工程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93823.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