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81602.1 | 申請日: | 2019-04-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13064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1-01 |
| 發明(設計)人: | 吳建平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華商陸海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4G21/00 | 分類號: | E04G2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吳大建;何嬌 |
| 地址: | 101118 北京***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打印 裝配式 模塊化 建筑 方法 | ||
本發明提出了一種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其用于解決減少現有技術中的打印工序繁瑣復雜以及建筑物的受力和抗震能力不足的技術問題。本發明的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包括將中間模塊旋轉90°放置獲得裝配式模塊的步驟,由于裝配式模塊是將中間模塊旋轉了90°而得到的,因此在將中間模塊旋轉后,原本豎直的兩個墻面變為水平墻面,另外的兩個墻面則變成支撐墻面,因此使整個建筑物的受力變成整體受力,從而形成的建筑物能夠更加穩固并能抵抗地震等自安然災害的沖擊。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
背景技術
3D打印在建筑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快,通過3D打印能夠構造混凝土的建筑物,較之傳統的施工工藝,在降低施工污染和降低勞動強度方面都具有顯著的優勢。目前的3D打印方式一般為先打印建筑物的底面(即基礎、地基),然后在底面上形成墻體,然后在墻體上形成頂面(屋頂),因此形成建筑物時,至少需要3次打印工序,打印較為繁瑣;并且采用這種方式形成的建筑物,其頂部、墻體和底面由于是分開打印后再進行組裝的,因此這三者之間并不是一個整體,因而整體建筑物在受力和抗震方面并不具備明顯的好處。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用于解決減少現有技術中的打印工序繁瑣復雜以及建筑物的受力和抗震能力不足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的3D打印裝配式模塊化建筑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S10,采用3D打印設備進行混凝土打印,獲得中間模塊與連接模塊;
步驟S20:將所述中間模塊旋轉90°放置,獲得裝配式模塊;
步驟S30:對所述裝配式模塊以及所述連接模塊進行組裝形成裝配式建筑物。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0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S11,采用支撐物構建建筑物的外形;
步驟S12,采用3D打印設備在所述支撐物上逐層壘設疊加混凝土,不間斷地形成所述中間模塊的四個面;
步驟S13:在所述中間模塊上相對的兩個面上構建受力部,完成中間模塊的構建;
步驟S14:采用3D打印設備形成至少兩個連接模塊。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2中形成的所述中間模塊的四個面分別為建筑物的頂面、底面、第一墻面以及第二墻面。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4中形成的兩個所述連接模塊分別為建筑物的第三墻面以及第四墻面。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1中所述支撐物為鋼筋。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3中所述受力部為吊鉤。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12中形成的所述中間模塊具有污水循環處理系統。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20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S21,將升降裝置分別與步驟S13中形成的受力部相連;
步驟S22:移動升降裝置,使所述中間模塊在豎直平面內旋轉90度后放置,獲得裝配式模塊。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21中,不同的升降裝置分別與不在同一高度平面內的受力部相連。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步驟S30包括以下子步驟:
步驟S31:在工廠將所述裝配式模塊以及所述連接模塊進行拼裝調試后,分別將每件所述裝配式模塊以及所述連接模塊運送至施工工地現場;
步驟S32:在施工工地現場對所述裝配式模塊和所述連接模塊重新組裝,形成裝配式建筑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華商陸海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華商陸海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81602.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用于盤扣式腳手架鋼踏板清理的裝置及其安裝方法
- 下一篇:一種石材地面施工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