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69920.6 | 申請日: | 2019-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92186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敖和軍;張小毅;肖歡;向炎赟;伍湘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南農業大學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信立達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30 | 代理人: | 包曉靜 |
| 地址: | 410128 ***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季稻 還田 豆科綠肥 生長 綠肥 植株 早稻 種植 技術方案要點 增產 單一種植 稻田土壤 綠肥還田 農藥化肥 雙重效應 養分供應 植物種植 紫云英 晚稻 稻草 施用 播種 水稻 表現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涉及植物種植技術領域,解決了現有雙季稻種植,通過單一種植紫云英進行綠肥還田,水稻的生長后期表現養分供應不足的問題,其技術方案要點是:包括以下步驟:將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種子按(4?6):5的比例混合后,在十月以18?27t/hm2的還田量進行均勻播種;在早稻生長期間,將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植株翻壓還田;在晚稻生長期間,將早稻稻草翻壓還田,具有為雙季稻植株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增加雙季稻種植產量的雙重效應,降低農藥化肥量施用,延長稻田土壤的種植壽命的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植物種植技術領域,更具體地說,它涉及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
背景技術
雙季稻,是指在同一塊稻田里,一年中種植和收獲兩季水稻的一種稻作制度。按其栽培方式不同,又可分為雙季連作稻、間作稻和混作稻等。隨著農業集約化程度的提高,農田施用化肥量不斷增加,有機肥施用量迅速減少。長期大量施用化肥導致土壤板結,團粒結構變差,肥力下降,理化性狀劣變。
目前,針對南方稻田土壤生產力降低,主要采用單一的綠肥還田,如:以紫云英種植進行綠肥還田。紫云英(Milk vetch,MV),屬豆科黃芪屬越年生草本植物,能形成共生固氮體系,是南方稻田重要的冬季綠色覆蓋作物,在南方稻作區曾大面積推廣種植,是我國重要的綠肥作物之一。紫云英通過固定空氣中氮和土壤中的磷、鉀等多種營養元素,在開花后翻壓還田,秸稈分解釋放養分,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為水稻生長提供營養。
但是,通過單一種植紫云英,水稻的生長后期表現養分供應不足。因此,如何設計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是我們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具有為雙季稻植株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增加雙季稻種植產量的雙重效應,降低農藥化肥量施用,延長稻田土壤的種植壽命的效果。
本發明的上述技術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得以實現的:一種實現雙季稻增產的綠肥混合還田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將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種子按(4-6):5的比例混合后,在十月以18-27t/hm2的還田量進行均勻播種;
S2:在早稻生長期間,將豆科綠肥和非豆科綠肥植株翻壓還田;
S3:在晚稻生長期間,將早稻稻草翻壓還田。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豆科綠肥為紫云英;所述非豆科綠肥為油菜。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紫云英與油菜的混合比例為1:1,所述紫云英與油菜混合后的種植密度為22.5t/hm2。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所述人工施肥總量為當地常規施肥量的80%。
本發明進一步設置為:在所述人工施肥總量中,基肥、蘗肥、穗肥按5:3:2的比例施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過豆科綠肥、非豆科綠肥和早稻稻草混合還田,為雙季稻植株的生長提供充足的養分,避免水稻的生長后期表現養分供應不足或不利于水稻前期生長的情況發生,增加了雙季稻的種植產量,降低了農藥化肥量施用,延長了稻田土壤的種植壽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流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1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實施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南農業大學,未經湖南農業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6992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