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完美吸收體涂層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69793.X | 申請日: | 2019-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7209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2-11 |
| 發明(設計)人: | 高俊華;臧睿;曹鴻濤;胡海搏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3C14/14 | 分類號: | C23C14/14;C23C14/06;C23C14/35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劉誠午 |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完美 吸收體 涂層 及其 制備 方法 | ||
1.一種完美吸收體涂層,其特征在于,自襯底向外依次包括金屬反射層、電介質層、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以及電介質減反射層;
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中,金屬納米線陣列垂直分布在陶瓷相中,金屬納米線的直徑不小于3.5nm,高度不小于50nm,且與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的厚度相同,相鄰金屬納米線的間距為1~15nm,金屬納米線占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的體積百分數為20%~60%;
所述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中,金屬納米顆粒彌散均勻分布于陶瓷相中,金屬納米顆粒的直徑4~15nm,占所述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的體積百分數為5%~45%;
金屬納米顆粒材料為金、鉑、銀、鎢、銅、鋁中一者,或任意兩者組成的合金;陶瓷相為金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或二氧化硅;電介質層材料為金屬氧化物、氮化物、碳化物、硼化物或二氧化硅。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完美吸收體涂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中,金屬納米線直徑為4~10nm,金屬納米線之間的間距為2~7nm,金屬納米線占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的體積百分數為30%~40%;所述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中,金屬納米顆粒直徑為5~10nm,占在所述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的體積百分數為15%~30%。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完美吸收體涂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的厚度為80~200nm;
所述的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的厚度為20~100nm;
所述電介質層的厚度為3~20nm;
所述金屬反射層的厚度為100~250nm;
所述電介質減反射層的厚度為30~120nm。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完美吸收體涂層,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屬反射層和金屬納米顆粒選擇相同的材料,所述電介質層和陶瓷相選擇相同的材料。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完美吸收體涂層,其特征在于,金屬納米線材料為金、鉑、銀、鎢、銅、鋁中一者;金屬反射層材料為金、鉑、銀、鎢、銅、鋁中一者,或任意兩者組成的合金;電介質減反射層為二氧化硅或氧化鋁。
6.一種如權利要求1~5任一項所述的完美吸收體涂層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預處理襯底;
(2)選取金屬和陶瓷作為靶材,控制金屬靶工作,在步驟(1)處理過的襯底表面進行磁控濺射沉積,獲得金屬反射層;然后,控制陶瓷靶工作,在金屬反射層上進行磁控濺射沉積電介質層;之后,控制金屬靶和陶瓷靶同時工作,在電介質層上依次磁控濺射沉積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和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然后再沉積電介質減反射層,獲得完美吸收體涂層;
磁控濺射時,金屬靶采用脈沖、射頻或直流電源驅動,陶瓷靶采用射頻電源驅動。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預處理襯底包括:
對于剛性襯底,先后用丙酮、乙醇和去離子水進行超聲清洗,然后進行加熱解吸附和等離子體濺射清洗,優化襯底表面清潔度;
對于有機物或柔性襯底,用清潔劑和去離子水進行超聲清洗,并對襯底表面活化處理。
8.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濺射沉積金屬反射層時,金屬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3~10W/cm2;
濺射沉積電介質層時,陶瓷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5~15W/cm2;
濺射沉積金屬納米線陣列-陶瓷復合層時,金屬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1~5W/cm2,化合物陶瓷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5~20W/cm2;
濺射沉積金屬納米顆粒-陶瓷復合層時,金屬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0.5~2W/cm2,化合物陶瓷靶所用的功率密度范圍為3~15W/cm2;
濺射氣壓范圍為0.1~1Pa,靶基距大于6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未經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69793.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