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發泡模具的表面處理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69430.6 | 申請日: | 2019-04-0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2721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25 |
| 發明(設計)人: | 尹偉;張友付;鄭成建;王曉佳;譚家杰;林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滁州益佳模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9C33/70 | 分類號: | B29C33/70;B29C33/72;B29C33/74;B29C44/58 |
| 代理公司: | 合肥匯融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41 | 代理人: | 李帆 |
| 地址: | 239000***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泡模具 調質處理 分散均勻 模具內部 模具整體 耐磨性能 拋光處理 噴涂涂層 生產技術 使用壽命 碳氮共滲 脫脂清洗 模具 磨損 配制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發泡模具的表面處理方法,涉及發泡模具生產技術領域。包括以下步驟:脫脂清洗、碳氮共滲、調質處理、配制涂層、噴涂涂層、拋光處理。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模具的韌性和耐磨性能,減少其磨損,還能使得模具內部各組分分散均勻且穩定,模具整體性能優異,使用壽命長,適宜推廣。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發泡模具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發泡模具的表面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發泡成型的模具就是塑料發泡模具。將發泡性樹脂直接填入模具內,使其受熱熔融,形成氣液飽和溶液,通過成核作用,形成大量微小泡核,泡核增長,制成泡沫塑件。常用的發泡方法有三種:物理發泡法,化學發泡法和機械發泡法。
發泡模具的質量直接決定了發泡產品的質量。發泡模具成型后通常對其進行表面處理,但目前發泡模具的生產工藝不合理,導致發泡模具的整體性能較差,存在耐磨性能差、韌性差、使用壽命短的缺陷,給使用者帶來了較大的麻煩。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發泡模具的表面處理方法,本發明克服了現有技術的不足,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模具的韌性和耐磨性能,減少其磨損,還能使得模具內部各組分分散均勻且穩定,模具整體性能優異,使用壽命長,適宜推廣。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
一種發泡模具的表面處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脫脂清洗:向溫水中加入脫脂劑,攪拌均勻后放入發泡模具坯體進行脫脂除油,脫脂后再用去離子水沖洗2-3次,后將模具坯體放入烘箱中烘干;
(2)碳氮共滲:將烘干后的模具坯體放入滲碳爐中進行碳氮共滲,升溫并通入氨氣,將爐內的空氣全部排出后繼續通入氨氣進行升壓,并勻速滴加煤油,保壓共滲后停止滴加,降溫并恢復至常壓,后保溫靜置得增強坯體備用;
(3)調質處理:將制得的增強坯體放入淬火箱中進行熱處理,升溫后保溫焙燒一段時間,后將其浸入氯化鈉溶液中進行冷卻,后將其再次放入淬火箱中,再次升溫后保溫焙燒一段時間再自然冷卻至室溫;
(4)配制涂層:將涂層材料加入熔煉爐中,在氮氣保護下先升溫加熱至熔融狀態,再升溫并調整轉速,保溫混煉一段時間得耐磨涂層備用;
(5)噴涂涂層:將熱處理后的模具坯體放入真空爐中,降壓后升溫,再將制得的耐磨涂層均勻的噴涂在模具坯體的表面,噴涂后降溫再保溫固化一段時間,后自然冷卻至室溫;
(6)拋光處理:將噴涂后的模具坯體放入拋光機中進行拋光,后用溫水對其表面進行清洗3-5次,清洗后烘干得到產品。
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溫水的溫度為40-60℃,脫脂劑為堿水、水基清洗劑和三氯乙烯脫脂劑中的一種或多種,烘干溫度為80-100℃,烘干時間為1-2h。
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升溫至800-850℃,以300-350KPa/min的速度升壓至4-6MPa,煤油滴加速度為6-10mL/min,保壓共滲時間為2-3h,后降溫至180-200℃,以50-100KPa/min的速度進行降壓,保溫靜置時間為1-2h。
優選的,所述步驟(3)中先升溫至800-850℃,保溫焙燒時間為2-3h,氯化鈉溶液的濃度為2-4mol/L,先冷卻至200-220℃,再次升溫至450-500℃,保溫焙燒時間為3-4h。
優選的,所述步驟(4)中耐磨涂層按照質量百分比由以下原料組成:鎳12-15wt%、釩7-9wt%、錳10-12wt%、鈷4-6wt%、二氧化鈦15-17wt%、二氧化鉬14-16wt%、氧化鋯11-14wt%、氧化釔13-15wt%、輕稀土金屬4-6w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滁州益佳模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未經滁州益佳模具設備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69430.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