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多孔碳材料負載過渡金屬Fe、Co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51143.2 | 申請日: | 2019-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20169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06 |
| 發明(設計)人: | 李生娟;姬忠軍;徐以祥;李磊;朱鈺芳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理工大學 |
| 主分類號: | B01J27/24 | 分類號: | B01J27/24;B01J35/00;B01J35/10;B01J37/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瑞澤律師事務所 31281 | 代理人: | 寧芝華 |
| 地址: | 200093 ***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制備 負載過渡金屬 多孔碳材料 固體混合物 發明制備工藝 檸檬酸 磁力攪拌器 電化學性能 反應物粉末 超聲分散 充分混合 多步合成 過程條件 黑色產物 劇烈攪拌 均勻溶液 納米材料 蓬松結構 前體粉末 旋轉蒸發 研磨 復合材料 透明的 水中 碳化 加熱 離子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多孔碳材料負載過渡金屬Fe、Co納米材料的制備方法,將檸檬酸、NH4Cl、Co(NO3)2·6H2O和Fe(NO3)3·9H2O加入到去離子水中,然后超聲分散至形成均勻透明的溶液,然后放到磁力攪拌器上劇烈攪拌,隨后,將均勻溶液旋轉蒸發并在60℃下干燥12小時以形成固體混合物。將固體混合物研磨約10分鐘后得到充分混合的反應物粉末。然后將前體粉末在1000℃的溫度下在Ar氣氛中以10℃min?1的加熱速率碳化5小時。最后,得到具有蓬松結構的黑色產物。本發明制備工藝簡單、成本低、電化學性能優良、對環境無危害,有效的克服了現有制備方法多步合成過程條件苛刻,工藝復雜、成本較高等缺點。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通過氣體發泡技術制備多孔碳材料負載過渡金屬Fe、Co復合材料的制備方法,具體涉及材料化學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高能耗,嚴重污染和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不符合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清潔,高容量和可再生能源儲存和轉換系統,如燃料電池,金屬空氣電池和水分解系統,被認為是傳統化石燃料的潛在替代品。它們的金屬-空氣電池因其理論能量密度高而受到廣泛關注,科研人員正在進行深入研究。盡管金屬-空氣電池的研究已取得較大進展,仍面臨很多挑戰,主要包括陽極的利用率低和陰極的動力學過程緩慢、過電勢高和可逆性差,導致實際能量密度低,而且陰極反應機理仍不是很明晰。毫無疑問,空氣電極是目前影響金屬-空氣電池性能的關鍵因素。氧還原反應( ORR) 和氧生成反應( OER) 的過電勢嚴重降低了金屬-空氣電池的輸出功率和循環效率。因此,想要發揮金屬-空氣電池的全部潛能,首先要闡明基礎的氧化學過程,其次發展高性能、低成本的雙效氧電極降低ORR和OER過電勢。為此,研究者們致力于探究陰極反應機理,發展高效的雙功能催化劑材料和設計合理的電極結構。
迄今為止,Pt基貴金屬仍然被認為是對ORR最有效的電催化劑,而IrO2和RuO2是對OER最有效的電催化劑。然而,這些貴金屬催化劑的稀有性,高成本和差的耐受性等缺點嚴重阻礙了金屬空氣電池的大規模應用。因此,科技工作者在開發先進的非貴金屬催化劑以取代Pt和Ru基催化劑用于ORR和OER方面正在做出巨大努力。碳材料摻雜定量的非金屬元素(例如N、B、S、P)可以提升電化學性能,因為異原子摻雜會改變碳材料的化學和電子性質,形成缺陷和官能團。其中過渡金屬和氮共摻雜碳材料(M-N- C, M = Ni,Co,Fe等)由于其具有優異的ORR和OER雙功能氧電極活性而被廣泛報道。例如,Co NPs(納米粒子)和N共摻雜的3D石墨烯通過將碳納米球推入石墨烯納米片的層間而合成,并且表現出優異的雙功能氧電極活性(ΔE= 0.81V)。最近,Deng’s group(DOI: 10.1039/C5TA09232A)通過將納米粒子(FeNPs)固定在N摻雜的納米碳插層石墨烯上,構建了一種高效穩定的雙功能氧電極催化劑(ΔE= 0.80 V)。
Ci and coworkers(DOI: 10.1039/C6NR08057J)制備粘附在N摻雜碳納米管內壁上的FeCo合金納米顆粒,并且在可再充電的Zn-空氣電池中實現了152mW cm-2的峰值功率密度。然而,高活性雙功能M-N-C催化劑的簡單合成仍然是一個挑戰,特別是對于獨特的3D多孔結構和高比表面積。目前,包括SiO2球, SBA-15, MgO和固體NaCl在內的硬模板通常用于合成這種3D多孔M-N-C催化劑。但是多步合成過程,條件苛刻,模板方法成本高等缺點也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探索一種簡便的方法來合成具有獨特三維結構多孔,高比表面積和優異的雙功能催化活性的新型M-N-C催化劑以勢在必行。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理工大學,未經上海理工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51143.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