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可靠性IGBT及其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48514.1 | 申請日: | 2019-03-2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04225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8 |
| 發明(設計)人: | 陳萬軍;肖紫嫣;劉超;周琪鈞;譙彬;張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電子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1L29/739 | 分類號: | H01L29/739;H01L29/08;H01L29/06;H01L21/331 |
| 代理公司: | 成都點睛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1232 | 代理人: | 孫一峰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輕摻雜N型層 高可靠性 集電極區 緩沖層 漏電流 正向導通特性 半導體技術 集電極結構 三明治結構 電流增益 高溫環境 常規的 共基極 集電極 有效地 關斷 正向 制造 引入 改進 | ||
1.一種高可靠性IGBT,包括集電極結構、漂移區結構、發射極結構和平面柵結構;
所述集電極結構包括P+集電極區(10)和位于P+集電極區(10)下表面的金屬化集電極(11);
所述漂移區結構包括N-層(9)和位于N-層(9)上表面的N+緩沖層(8),以及位于N+緩沖層(8)上表面的N-漂移區(1),所述N-層(9)位于P+集電極區(10)的上表面;
所述發射極結構位于N-漂移區(1)上層的一側,發射極結構包括P型基區(3)、P+接觸區(2)、N+發射區(7)和金屬化發射極(4);所述P型基區(3)嵌入設置在N-漂移區(1)上層的一側;所述N+發射區(7)位于P型基區(3)上層,所述P+接觸區(2)與N+發射區(7)并列設置,且所述P+接觸區(2)位于器件邊緣,P+接觸區(2)的結深大于P型基區(3)的結深;所述金屬化發射極(4)位于P+接觸區(2)和N+發射區(7)的上表面,且金屬化發射極(4)僅覆蓋部分N+發射區(7);
所述平面柵結構位于N-漂移區(1)上表面遠離金屬化發射極(4)的一側,包括柵氧化層(6)和多晶硅柵電極(5);所述柵氧化層(6)與N-漂移區(1)上表面接觸,多晶硅柵電極(5)位于柵氧化層(6)的頂部。
2.一種高可靠性IGBT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選取硼摻雜濃度為1e17cm-3的P型硅片作為襯底,在襯底硅片上通過外延生長形成N-層(9),N-層(9)的厚度為2~3um;
第二步:采用兩步外延工藝,首先在N-層(9)上表面外延生長N+緩沖層(8),隨后在N+緩沖層(8)上表面通過外延生長N-漂移區(1);
第三步:在N型半導體漂移區(1)上表面的一端通過熱氧生成柵氧化層(6),在柵氧化層(6)表面淀積多晶硅再刻蝕形成柵電極(5);
第四步:在N型半導體漂移區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雜質并推結形成P型基區(3);
第五步:在P型基區(3)中注入N型雜質形成N+發射區(7);N+發射區(7)的上表面與部分柵氧化層(6)接觸;
第六步:在P型基區(3)中注入P型雜質并推結形成P+接觸區(2);P+接觸區(2)與N+發射區(7)并列設置,且P+接觸區(2)的結深大于P型基區(3)的結深;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積BPSG絕緣介質層,刻蝕歐姆接觸孔;
第八步:在形成N+發射區(7)的部分上表面淀積金屬,形成金屬化發射極(4);金屬化發射極(4)同時完全覆蓋P+接觸區(2)上表面;
第九步:淀積鈍化層;
第十步:減薄背面襯底;
第十一步:背面金屬化,在P+集電極區(10)底部形成金屬化集電極(11)。
3.一種高可靠性IGBT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選取摻雜濃度為5e13cm-3的N型硅片作為襯底硅片,即結構中的N型半導體漂移區(1),首先在N-漂移區(1)背面通過磷離子注入并推結形成N+緩沖層(8);
第二步:在N+緩沖層(8)表面注入硼離子之后再進行擴散工藝,對部分N+緩沖層(8)進行雜質補償,形成N-層(9);
第三步:在N型半導體漂移區(1)上表面的一端通過熱氧生成柵氧化層(6),在柵氧化層(6)表面淀積多晶硅再刻蝕形成柵電極(5);
第四步:在N型半導體漂移區(1)上表面的另一端注入P型雜質并推結形成P型基區(3);
第五步:在P型基區(3)中注入N型雜質形成N+發射區(7);N+發射區(7)的上表面與部分柵氧化層(6)接觸;
第六步:在P型基區(3)中注入P型雜質并推結形成P+接觸區(2);P+接觸區(2)與N+發射區(7)并列設置,且P+接觸區(2)的結深大于P型基區(3)的結深;
第七步:在器件上表面淀積BPSG絕緣介質層,刻蝕歐姆接觸孔;
第八步:在形成N+發射區(7)上表面淀積金屬,形成金屬化發射極(4);金屬化發射極(4)同時完全覆蓋P+接觸區(2)上表面;
第九步:淀積鈍化層;
第十步:對背面部分N-層(9)中注入P型雜質并進行離子激活,形成P+集電極區(10);
第十一步:背面金屬化,在P+集電極區(10)下表面形成金屬化集電極(1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電子科技大學,未經電子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48514.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具有低EMI噪聲的槽柵雙極型晶體管
- 下一篇:具有場板的半導體器件
- 同類專利
- 專利分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