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藍氧抗菌滅毒軟膏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40877.0 | 申請日: | 2019-03-2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584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17 |
| 發明(設計)人: | 畢波 | 申請(專利權)人: | 畢波 |
| 主分類號: | A61K9/06 | 分類號: | A61K9/06;A61K33/00;A61K47/44;A61P31/02;A61P31/04;A61P31/1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細軟智谷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郭冠亞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軟膏 制備 抗菌 藍氧 滅病毒 單硬脂酸甘油酯 聚乙烯吡咯烷酮 人體無毒副作用 不飽和脂肪酸 有效成分穩定 耐藥性 常溫常壓 長期存放 臭氧化物 液體石蠟 凡士林 無殘留 羊毛脂 硬脂酸 臭氧 氮酮 油劑 保存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藍氧抗菌滅毒軟膏及其制備方法,所述的軟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藍氧油劑、凡士林、硬脂酸、氮酮、單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羊毛脂和液體石蠟。本發明制備的軟膏通過藍氧的處理,使得其具有較強的抗菌、滅病毒的作用,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耐藥性,且穩定性好,可較長期存放,有效成分不會減少;本發明軟膏的制備方法簡單,臭氧與不飽和脂肪酸形成較為穩定的臭氧化物,增加了軟膏抗菌滅病毒的作用,本發明制備的軟膏在常溫常壓下可以保存2年以上,有效成分穩定,在4℃的環境下可達三年以上。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醫藥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藍氧抗菌滅毒軟膏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念珠菌病主要由念珠菌屬的白色念珠菌、克柔氏念珠菌、熱帶念珠菌、星形念珠菌及高氏念珠菌引起,大部分都是在全身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時發病,其傳染途徑可為內源性或外源性。全身性感染多在大量應用抗生素、皮質類固醇激素、免疫抑制劑等后使機體抵抗力減弱而引起,也可因醫源性污染而發生。化膿球菌傳染性皮膚病,其特征為發生丘疹、水皰或膿皰,易破潰而結成膿痂,系接觸性傳染,蔓延迅速,可在兒童中流行,其病原菌絕大多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少數為鏈球菌,也可能是兩者混合感染,接觸性皮炎是皮膚或粘模接觸某些物品后,在接觸部位所發生的急性炎癥。表現為紅斑、腫脹、丘疹、水皰、甚至大皰。尿布皮炎是由于糞便中氨形成菌在濕尿布上分解尿而產生氨,由于氨的刺激作用發生皮炎。濕疹是由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一種具有明顯滲出傾向的皮膚炎癥反應,皮疹多樣性,慢性期則局限而有浸潤和肥厚,瘙癢劇烈,易復發。手足癬是致病性皮膚絲狀真菌在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膚病。手足癬的病原菌在我國和世界各地基本相似,主要是有紅色毛癬菌、石膏樣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玫瑰色毛癬菌等引起。近幾年來,白念珠菌及其他酵母樣菌感染也屢見不鮮。甲溝炎有甲溝潮紅、腫脹,常引起甲周圍組織發炎,分泌漿液性膿液,造成甲溝炎蔓延發生。
目前,抗菌抗病毒的藥劑對于人體副作用較大,殘留物多,且大多數只能起到抑菌的作用,對于病毒的作用不明顯,難以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且目前的復方抗菌制劑,多為中藥制劑,療效不確切,易產生皮膚過敏等作用,以及穩定性差等缺點。
鑒于以上原因,特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以上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藍氧抗菌滅毒軟膏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的軟膏中通過藍氧的處理,使得其具有較強的抗菌、滅病毒的作用,對人體無毒副作用,無殘留,無耐藥性,且穩定性強,長期存放,有效成分穩定。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藍氧抗菌滅毒軟膏,所述的軟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藍氧油劑、凡士林、硬脂酸、氮酮、單硬脂酸甘油酯、聚乙烯吡咯烷酮、羊毛脂和液體石蠟。
進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所述的軟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藍氧油劑100-110重量份、凡士林20-30重量份、硬脂酸35-46重量份、氮酮2-6重量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2-40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2-6重量份、羊毛脂3-7重量份和液體石蠟8-12重量份。
進一步的,按照重量份,所述的軟膏包括如下原料制成:藍氧油劑105.2重量份、凡士林25重量份、硬脂酸40.5重量份、氮酮4重量份、單硬脂酸甘油酯36重量份、聚乙烯吡咯烷酮4重量份、羊毛脂5重量份和液體石蠟10重量份。
進一步的,所述的藍氧油劑的制備方法如下:
(1)分別取植物油95-105重量份、油酸乙酯4-6重量份和山梨坦三油酸酯3-5重量份,進行混合均勻,得到混合液;
(2)將混合液在小于60℃下密閉的乳化罐中進行乳化反應,從乳化罐底部通入臭氧進行曝氣處理,臭氧通氣量為180-200g/h,曝氣時間7-9h,得到所述的藍氧油劑。
進一步的,所述的植物油為橄欖油、大豆油、葵花籽油、亞麻籽油或茶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畢波,未經畢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408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