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終端設備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910228688.1 | 申請日: | 2019-03-2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8809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5-21 |
| 發(fā)明(設計)人: | 鄭亞東;謝明;梁博;許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M1/02 | 分類號: | H04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譚玲玲 |
| 地址: | 519070 ***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柔性屏 終端設備 容納腔 屏體 收縮狀態(tài) 展開狀態(tài) 主屏幕 尺寸受限 可伸縮地 顯示區(qū)域 拼接 屏幕 伸出 | ||
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機殼,機殼具有容納腔;主屏幕,設置在機殼上;柔性屏,柔性屏可伸縮地設置,柔性屏具有收縮狀態(tài)和展開狀態(tài);在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柔性屏位于容納腔內;在柔性屏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屏體伸出容納腔外,以使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屏體與主屏幕的屏體拼接,以增大終端設備的顯示區(qū)域。本發(fā)明的終端設備解決了現(xiàn)有技術中的終端設備的屏幕尺寸受限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智能設備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終端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對于全面屏手機的追求越來越推崇,全面屏能夠提高手機的屏占比,在有限的屏幕上實現(xiàn)超大視野。但由于手機頂部有前置攝像頭、距離-光傳感器等結構件,限制了全面屏的設計。基于以上問題,怎樣將前置攝像頭、距離-光傳感器等結構件的裝配位置挪到其他地方而不占據(jù)全面屏的擴展空間,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折疊手機或者是雙屏手機是目前行業(yè)內的兩種新型的解決方案。
然而,上述兩種新型的解決方案存在如下問題:
1、基于OLED柔性屏的折疊手機的特點是利用轉軸機構的內外翻轉使柔性OLED屏折疊與展開,實現(xiàn)全面屏的擴展,其轉軸機構復雜且結構尺寸大,導致整機折疊后機身厚度超大;而且全手動折疊與展開,靈活性不足;折疊轉軸技術不成熟,可靠性低、風險高。
2、雙屏手機通常正面是全面屏,背面是正常16:9屏幕。雖然配置兩個屏,但是只能在正面與背面之間反復切換翻轉,在使用上并不是真正的擴展了全面屏的大小。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終端設備,以解決現(xiàn)有技術中的終端設備的屏幕尺寸受限的問題。
為了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了一種終端設備,包括:機殼,機殼具有容納腔;主屏幕,設置在機殼上;柔性屏,柔性屏可伸縮地設置,柔性屏具有收縮狀態(tài)和展開狀態(tài);在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柔性屏位于容納腔內;在柔性屏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屏體伸出容納腔外,以使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屏體與主屏幕的屏體拼接,以增大終端設備的顯示區(qū)域。
進一步地,終端設備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顯示端面和第二顯示端面,柔性屏包括第一屏體和第二屏體,第一屏體和第二屏體平行設置,第一屏體和第二屏體均可伸縮地設置;當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第一屏體在第二顯示端面形成終端設備的副屏幕;當柔性屏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第二屏體的至少部分與主屏幕的屏體拼接以使第二屏體的至少部分與主屏幕共同形成第一顯示區(qū)域,且第一屏體處于伸展狀態(tài),以使副屏幕的顯示區(qū)域擴大以形成第二顯示區(qū)域。
進一步地,第一屏體和第二屏體均為柔性屏幕。
進一步地,機殼包括顯示部和殼體部,顯示部和殼體部位于第二顯示端面上,顯示部位于柔性屏遠離主屏幕的一側,顯示部為容納腔的腔壁的至少部分,以使第一屏體通過顯示部顯示。
進一步地,顯示部由透明材料制成。
進一步地,當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柔性屏具有多個凹陷部和多個凸出部,多個凹陷部和多個凸出部沿柔性屏的伸縮方向依次交替連接設置;當柔性屏處于展開狀態(tài)時,柔性屏的屏體呈平面結構。
進一步地,凸出部包括水平部,多個凸出部的水平部沿柔性屏的伸縮方向間隔設置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進一步地,柔性屏具有至少一個屏體,沿柔性屏的伸縮方向,柔性屏的屏體可折疊地設置,以在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時,使柔性屏的屏體折疊在容納腔內。
進一步地,終端設備還包括收縮部,收縮部與柔性屏的至少部分屏體連接,收縮部可收縮地設置,以使柔性屏處于收縮狀態(tài)或展開狀態(tài)。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經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28688.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