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可滲透反應墻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21451.0 | 申請日: | 2019-03-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12045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葉逾;張宇;魯春輝;謝一凡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海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4 | 分類號: | C02F3/34;C02F103/0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縱橫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范青青 |
| 地址: | 211106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滲透 反應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可滲透反應墻,應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復,包括插設在地下介質中的不透水漏斗墻,所述不透水漏斗墻中間開設有導流門,所述導流門后端設有介質填料單元;所述介質填料單元包括至少兩層反應區,每層反應區的入口均與導流門的出口相對接;每層反應區均設有多個反應間隔;相鄰兩層反應區的反應間隔交錯排布;同一反應區的相鄰反應間隔內填充有粒徑不同的固體顆粒。污染羽流經交錯排布的反應間隔時,流線呈螺旋形,可增大非反應性污染物的稀釋以及反應性污染物與地下水中化合物的反應,因此該反應墻對地下水的修復效果更好,也更經濟,更高效。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地下水污染修復與治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可滲透反應墻。
背景技術
地下水作為重要的供水水源和生態環境資源,是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突出地位。近年來,由于我國農業化、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不僅地下水污染程度不斷增大,而且污染范圍也持續擴大,給人類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帶來了嚴重的挑戰。
與地表水污染不同,一旦污染物進入地下含水層,將很難修復和治理。目前,常用的地下水污染修復技術有抽出——處理——回灌、原位曝氣、生物修復、檢測自然衰減等,然而,這些方法往往操作都很復雜,并且成本高、效率低,還可能造成二次污染。與此相比,可滲透反應墻不涉及地下水的抽提回灌和地面防滲處理,對修復區干擾少,可避免二次污染,而且其介質選擇性較強,對多數污染物的去除效果較好。
但是傳統的可滲透反應墻利用活性反應介質填料構筑物形成一個豎向的反應屏障區,考慮到經濟問題,可滲透反應墻往往不會太厚,這就不能保證污染羽在填充介質中充分反應,從而導致修復不完全。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可滲透反應墻,能夠提高反應效率,應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復能夠顯著提高修復效果,且具有造價低的優點。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可滲透反應墻,包括插設在地下介質中的不透水漏斗墻,所述不透水漏斗墻中間開設有導流門,所述導流門后端設有介質填料單元;所述介質填料單元包括至少兩層反應區,每層反應區的入口均與導流門的出口相對接;每層反應區均設有多個反應間隔;相鄰兩層反應區的反應間隔交錯排布;同一反應區的相鄰反應間隔內填充有粒徑不同的固體顆粒,相鄰反應區中相交錯的兩個反應間隔呈反方向傾斜設置。
優選的,相鄰反應區中相交錯的兩個反應間隔的夾角為0-180度。
優選的,反應間隔的軸向長度為可滲透反應墻軸向總長度的0.25%-25%倍,且反應間隔的軸向長度10cm。
優選的,固體顆粒粒徑分別為0.4-0.6mm和4-6mm。
優選的,固體顆粒中同時填充能促使反應進行的微生物。
優選的,漏斗墻由膨潤土或板樁組成,并嵌入黏土層或隔水層中。
優選的,漏斗墻與導流門的導流方向相垂直,每層反應區均沿導流方向鋪設。
優選的,導流門內填充有砂礫石,滲透率大于可滲透反應墻所在地下含水層的滲透率。
本發明的優點在于:本發明能夠應用于地下水污染修復,通過漏斗墻和導流門改變地下水流場分布,迫使污染羽流入反應區,污染羽流經交錯排布的反應間隔時,流線呈螺旋形,可增大與周圍地下水中化合物的反應,亦可增大非反應性污染物的稀釋,對地下水的修復效果更好,更高效,更經濟。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縱剖面圖;
圖2為本發明中介質填料單元的三維圖;
圖3是本發明實施例在空間場中的位置及結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海大學,未經河海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2145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廢水處理藥劑及其應用方法
- 下一篇:一種農業污水處理劑及其制備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