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株發酵乳桿菌及其在改善腸道健康方面的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910217288.0 | 申請日: | 2019-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004735A | 公開(公告)日: | 2020-04-14 |
| 發明(設計)人: | 田豐偉;陳衛;翟齊嘯;陸文偉;吉夢馨;沈旭丹;于雷雷;趙建新;張灝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南大學 |
| 主分類號: | C12N1/20 | 分類號: | C12N1/20;A61K35/747;A61P1/00;A23L33/135;C12R1/225 |
| 代理公司: | 哈爾濱市陽光惠遠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林娟 |
| 地址: | 214000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發酵 桿菌 及其 改善 腸道 健康 方面 應用 | ||
本發明公開了一株發酵乳桿菌及其在改善腸道健康方面的應用,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以及醫藥技術領域。本發明篩選得到的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CFM1037可改善腸道健康,具體體現在:(1)能以低聚果糖、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為唯一碳源生長并代謝產酸,具有廣譜低聚糖利用能力;(2)體外代謝能產生乙酸、丙酸、丁酸等多種短鏈脂肪酸;(3)可顯著降低腸道中Parabacteroides的相對豐度,因此,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CFM1037在制備改善腸道健康的產品(如食品、藥品或保健品等)中,具有巨大的應用前景。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株發酵乳桿菌及其在改善腸道健康方面的應用,屬于微生物技術領域以及醫藥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腸道微生態是人體最重要且最復雜的生態環境,而腸道菌群是腸道微生態最活躍的組成部分之一。人體腸道中的微生物種類達500~1000種,其中,厚壁菌門、擬桿菌門、放線菌門、變形菌門和疣微菌門是正常人體腸道菌群結構的主體部分。
腸道菌群結構是微生物及其宿主的共同選擇,二者相互作用以維持腸道微生態系統的功能穩定性。一般來說,健康宿主的腸道菌群處于一個動態的平衡狀態,若是受飲食、環境以及抗生素的使用等影響,平衡被打破,將會引發腸道通透性的改變,隨后導致細菌及其代謝物的轉移,從而引起宿主的胃腸道疾病,并具有產生一系列并發癥的可能。因此,保持腸道菌群平衡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
Parabacteroides是存在于人體腸道內的一種致病菌,若人體腸道菌群失衡,Parabacteroides會在人體大量增殖,進而引起人體闌尾炎、腹腔炎癥、菌血癥等疾病;并且,由于抗生素無法選擇性抑制Parabacteroides,Parabacteroides在抗生素施用過程中也易獲耐藥性,另外,有研究顯示,低劑量的青霉素甚至能提高腸道中Parabacteroides的相對豐度,增加患菌血癥的風險,因此,人體一但感染Parabacteroides很難治療,急需找到可抑制腸道內Parabacteroides的方法。
目前,雖然已經有部分研究通過篩選獲得了一些具有改善腸道菌群失衡的益生菌,例如,公開號為CN107312726A的專利申請文本公開了一種植物乳桿菌,此植物乳桿菌可抑制腸道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豬鏈球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有害菌的生長;公開號為CN104232515A的專利申請文本公開了一種動物雙歧桿菌,此動物雙歧桿菌能夠增加腸道中雙歧桿菌和乳桿菌的數量,同時,能夠降低腸道中擬桿菌和大腸桿菌的數量。
但是,上述益生菌均對Parabacteroides缺乏針對性,目前,仍沒有一株可顯著抑制人體腸道內Parabacteroides的益生菌,這無疑阻礙了Parabacteroides感染的治療。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株可顯著抑制人體腸道內Parabacteroides相對豐度的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所述相對豐度是指樣品中某一種菌的數量占樣品中細菌總數量的百分比。
[技術方案]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株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CFM1037,所述發酵乳桿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CCFM1037已于2018年11月20日保藏于廣東省微生物菌種保藏中心,保藏編號為GDMCC No.60488,保藏地址為廣州市先烈中路100號大院59號樓5樓。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南大學,未經江南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1728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