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自動感應并切換路障堆投放位置的自動投放車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16615.0 | 申請日: | 2019-03-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7677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5 |
| 發明(設計)人: | 張偉偉;王朝陽 | 申請(專利權)人: | 海安爵珈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9/70 | 分類號: | E01F9/70 |
| 代理公司: | 廣州海藻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4386 | 代理人: | 鄭鳳姣 |
| 地址: | 226601 江蘇省***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自動 感應 切換 路障 投放 位置 | ||
1.用于自動感應并切換路障堆投放位置的自動投放車,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存放有路障堆的車體,車體上安裝有推送系統、交替切換系統,所述的推送系統用于推送路障并使其豎直掉落至路面上,所述的存放于車體內的路障堆設置有兩組,所述的交替切換系統用于使推送系統對存放于車體內的兩組路障堆進行交替推送投放;
所述的路障由呈正六邊體結構的底座以及位于底座上方并呈圓錐體結構的錐部組成;
所述的車體包括車架、前輪構件、后輪構件、安裝板,安裝板呈水平布置,安裝板固定安裝于車架上并且安裝板位于前輪構件和后輪構件的上方,安裝板上開設有投放孔,投放孔呈與路障底座相匹配的正六邊形結構、并且投放孔的任一最大對角線平行于前輪構件的前輪軸軸向所在水平面,投放孔開設有兩組且兩組投放孔之間的距離方向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并且兩組投放孔分別為靠近車體車尾端的投放孔一、靠近車體前進端的投放孔二,所述的存放于車體內的一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內、另一組路障堆安放于投放孔二內;
所述的推送系統包括驅動裝置、推送投放裝置,所述的驅動裝置用于以車體前進產生的前進動力為動力源并驅動推送投放裝置運行,所述的推送投放裝置用于將路障推送投放至路面上;
所述的推送投放裝置包括固定板、用于對安放于投放孔一內的路障堆進行推送投放的第一推送機構、用于對安放于投放孔二內的路障堆進行推送投放的第二推送機構;
所述的交替切換系統包括動力切換裝置、感應控制裝置,所述的動力切換裝置用于控制驅動裝置內部動力傳遞狀態,所述的感應控制裝置用于感應推送投放裝置對兩組路障堆的推送投放情況并決定動力切換裝置是否改變驅動裝置內部動力傳遞狀態;
所述的動力切換裝置設置于安裝板的下方,動力切換裝置包括第一動力切換機構、第二動力切換機構,且兩者配合使驅動裝置的內部動力傳遞發生改變,并最終使第一推送機構與第二推送機構交替推送投放路障;
所述的第一動力切換機構包括第一觸發連動構件,第一觸發連動構件設置于安裝板下方并位于兩組投放孔之間的區域,第一觸發連動構件包括第一觸發部件、連動彈簧,第一觸發部件包括被觸發組件、被拉動組件;
所述的被觸發組件包括安裝外殼、滑板、連動導桿,所述的連動導桿引導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連動導桿與安裝板的下底面之間設置有固定支架并且兩者之間通過固定支架進行固定連接;
所述的安裝外殼為一端開口、一端封閉且封閉端位于開口端下方的矩形殼體結構,安裝外殼的封閉端設置有連接凸起,安裝外殼通過連接凸起活動套接于連動導桿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所述的連動彈簧套設于連動導桿外部;
所述的滑板水平設置于安裝外殼內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滑板與安裝外殼腔底之間設置有連接件并且兩者之間通過連接件進行連接;
所述的被拉動組件包括同步拉鉤、觸發桿、觸發板,所述的安裝板的下底面豎直設置有偏移板,偏移板的大面垂直于前輪軸軸向且偏移板上開設有偏移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偏移孔,偏移板設置有兩組并且兩組偏移板之間的距離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
所述的觸發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觸發桿設置于兩偏移板之間并且觸發桿的兩端分別位于一偏移孔內,觸發桿與偏移孔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觸發桿沿車體前進方向陣列有兩組,設置于偏移板上的偏移孔對應設置有兩組;
所述的觸發板固定安裝于觸發桿并且觸發板位于觸發桿下方,觸發板運動并牽引觸發桿同步運動;
所述的安裝外殼的封閉端開設有避讓孔,所述的同步拉鉤由兩部分組成并且分別為呈水平布置的水平段、呈豎直布置的豎直段,豎直段的一端與滑板固定連接、另一端穿過避讓孔以及穿過兩組觸發桿之間的區域后位于觸發桿的下方,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水平段與豎直段的底部固定連接并且連接處位于水平段的中間位置,豎直段上升并通過水平段牽引觸發桿同步上升;
所述的第二動力切換機構包括第二觸發連動構件,第二觸發連動構件包括第二觸發部件、壓縮彈簧一,所述的第二觸發部件的結構與第一觸發部件的結構一致,并且第二觸發部件、安裝板、第二推送機構之間的連接關系與第一觸發部件、安裝板、第一推送機構之間的連接關系一致,所述的壓縮彈簧一套設于第二觸發部件的連動導桿外部,并且初始狀態為壓縮狀態;
所述的感應控制裝置還包括抑制機構,抑制機構設置于第一觸發連動構件和第二觸發連動構件的正下方,抑制機構包括安裝桿、抑制導桿、抑制板、抑制彈簧一、抑制彈簧二;
所述的安裝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安裝桿與兩組固定板的下底面之間設置有緊固支架并且安裝桿通過緊固支架固定安裝于固定板的下底面,安裝桿設置有兩組并且兩組安裝桿之間的距離方向平行于車體前進方向;
所述的抑制導桿的引導方向平行于車體前進方向,抑制導桿固定于兩組安裝桿之間;
所述的抑制板呈水平布置且抑制板的下底面設置有安裝凸起,抑制板通過安裝凸起活動套接于抑制導桿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抑制板沿車體前進方向的兩側面均為抑制斜面且兩抑制斜面之間的距離沿垂直于地面的方向并由下至上遞減,并且抑制斜面與第一觸發連動構件的觸發板接觸、另一抑制斜面與第二觸發連動構件的觸發板接觸,抑制板的上端面為抑制面;
所述的抑制彈簧一與抑制彈簧二均套設于抑制導桿外部,并且抑制彈簧一的彈力使抑制板做靠近車體前進端的運動、抑制彈簧二的彈力使抑制板做靠近車體車尾端的運動;
所述的固定板呈水平布置并且其延伸方向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固定板固定安裝于車架并且位于安裝板的下方,固定板設置有兩組且兩組固定板位于同一水平面內、并且兩組固定板之間的距離方向平行于前輪軸的軸向;
所述的兩組固定板之間的距離小于路障底座的最大對角線長并大于路障底座的最小對角線長,兩組固定板之間的區域為投放區并且投放區位于投放孔一和投放孔二的正下方,兩組固定板分別為固定板一、固定板二;
所述的第一推送機構設置于投放孔一的正下方,第一推送機構包括安裝于固定板一的主動推送構件一、安裝于固定板二的被動推送構件一、用于主動推送構件一與被動推送構件一之間連接傳動的同步拉動構件一;
所述的主動推送構件一包括主動推送板、推送導桿,主動推送板水平放置于固定板一的上端面,所述的推送導桿的引導方向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推送導桿固定安裝于固定板一的上端面,并且推送導桿位于主動推送板背離投放區的一側,主動推送板朝向推送導桿的側面設置有套接凸起,主動推送板通過套接凸起活動套接于推送導桿的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
所述的主動推送板朝向投放區的側面由兩部分構成并且分別為靠近車體前進端的豎直面一、靠近車體車尾端的推送斜面一,推送斜面一與豎直面一之間的距離沿車體的前進方向并由前進端指向車尾端遞增;
所述的被動推送構件一包括被動推送板、投放導桿、推送彈簧,被動推送板水平放置于固定板二的上端面,所述的投放導桿的引導方向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投放導桿固定安裝于固定板二的上端面,并且投放導桿位于被動推送板背離投放區的一側,被動推送板朝向投放導桿的側面設置有滑動凸起,被動推送板通過滑動凸起活動套接于投放導桿的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
所述的被動推送板朝向投放區的側面由兩部分構成并且分別為靠近車體前進端的推送斜面二、靠近車體車尾端的豎直面二,推送斜面二與推送斜面一之間相互平行;
所述的投放導桿外部設置有外置臺階,推送彈簧套設于投放導桿外部,推送彈簧的一端與外置臺階抵觸、另一端與設置于被動推送板側面的滑動凸起抵觸,推送彈簧的彈力使得被動推送板沿投放導桿的引導方向做靠近車體前進端的運動;
所述的同步拉動構件一包括若干組過渡滑輪、連接繩,過渡滑輪的軸向垂直于地面,過渡滑輪活動安裝于固定板的上端面并且可繞自身軸向轉動,連接繩的一端與主動推送板朝向車體前進端的側面固定連接、另一端繞過若干組過渡滑輪并與被動推送板朝向車體前進端的側面固定連接;
所述的第二推送機構設置于投放孔二的正下方,第二推送機構包括安裝于固定板二的主動推送構件二、安裝于固定板一的被動推送構件二、用于主動推送構件二與被動推送構件二之間連接傳動的同步拉動構件二;
所述的主動推送構件二與主動推送構件一的結構一致,并且固定板二、主動推送構件二之間的連接關系與固定板一、主動推送構件一之間的連接關系一致;
所述的被動推送構件二與被動推送構件一的結構一致,并且固定板一、被動推送構件二之間的連接關系與固定板二、被動推送構件一之間的連接關系一致;
所述的同步拉動構件二與同步拉動構件一的結構一致,并且同步拉動構件二、主動推送構件二、被動推送構件二之間的連接關系與同步拉動構件一、主動推送構件一、被動推送構件一之間的連接關系一致;
上述的驅動裝置包括動力傳遞機構、驅動機構,所述的動力傳遞機構用于接收車體前進產生的前進動力并將其傳遞于驅動機構,所述的驅動機構用于在前進動力作用下牽引主動推送構件一和主動推送構件二做往復運動;
所述的驅動機構設置于固定板的下方,驅動機構包括用于在前進動力作用下牽引主動推送構件一和主動推送構件二做往復運動的驅動構件、用于控制驅動構件內部動力是否斷開的控制構件;
所述的驅動構件包括接收軸、支撐軸,接收軸與支撐軸的軸向均平行于車體的前進方向且兩者之間呈同軸布置,并且接收軸靠近車體的前進端、支撐軸靠近車體的車尾端,接收軸與支撐軸均活動安裝于車架上并可繞自身軸向轉動;
所述的驅動構件還包括連動板一、連動板二、驅動軸,并且三者均設置于接收軸與支撐軸之間的區域,所述的連動板一與連動板二均為大面垂直于接收軸軸向的板體結構,連動板一的中間位置處開設有套接孔并且連動板一通過套接孔活動套設于接收軸的動力輸出端外部,連動板一與接收軸之間通過控制構件進行可斷開式動力傳遞,連動板二同軸固定安裝于支撐軸的動力輸入端并且固定處位于連動板二的中間位置,所述的驅動軸的軸向平行于接收軸的軸向,驅動軸活動安裝于連動板一與連動板二之間并可繞自身軸向轉動;
所述的驅動構件還包括驅動板、驅動導桿,所述的驅動導桿的引導方向平行于前輪軸的軸向,并且驅動導桿固定安裝于車架上,所述的驅動板呈豎直布置,驅動板上開設有引導方向垂直于地面的引導孔,驅動板通過引導孔活動套設于驅動軸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驅動板上還設置有導向凸起,驅動板通過導向凸起活動套接于驅動導桿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所述的驅動板的頂部還豎直設置有驅動凸起;
所述的驅動構件設置有兩組并且分別為位于固定板一正下方的驅動構件一、位于固定板二正下方的驅動構件二;
所述的固定板一上開設有引導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的導向孔一,所述的第一推送機構的主動推送板下底面設置有與導向孔一呈夾角布置的導向槽一,所述的驅動構件一的驅動凸起頂部穿過導向孔一并位于導向槽一內,驅動凸起與導向孔一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并且驅動凸起沿導向孔一的引導方向做往復運動時,驅動凸起通過與導向槽一配合并牽引第一推送機構的主動推送板沿車體前進方向做先靠近車體車尾端后靠近車體前進端的往復運動;
所述的固定板二上開設有引導方向平行于前輪軸軸向的導向孔二,所述的第二推送機構的主動推送板下底面設置有與導向孔二呈夾角布置的導向槽二,所述的驅動構件二的驅動凸起頂部穿過導向孔二并位于導向槽二內,驅動凸起與導向孔二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并且驅動凸起沿導向孔二的引導方向做往復運動時,驅動凸起通過與導向槽二配合并牽引第二推送機構的主動推送板沿車體前進方向做先靠近車體前進端后靠近車體車尾端的往復運動;
所述的接收軸由兩段同軸不等徑的圓柱體構成并且分別為靠近車體前進端的圓柱段一、靠近車體車尾端的圓柱段二,圓柱段一的直徑大于圓柱段二的直徑并且兩者之間形成有軸肩;
所述的控制構件包括撥盤、連接盤、控制彈簧一、控制彈簧二,所述的撥盤與連接盤均為與接收軸呈同軸布置的圓環結構,撥盤活動套接于接收軸的圓柱段二外部并且兩者之間構成滑動導向配合,撥盤靠近接收軸的軸肩;
所述的連接盤與接收軸的圓柱段二之間設置有傳遞組件一并且兩者之間通過傳遞組件一進行連接傳動,連接盤位于撥盤與連動板一之間的區域,連接盤沿接收軸軸向發生位移時,接收軸可通過傳遞組件一持續向連接盤輸出動力,傳遞組件一為設置于接收軸圓柱段二上的外花鍵一、設置于連接盤上的內花鍵一;
所述的內花鍵一與連動板一之間設置有傳遞組件二并且兩者之間通過傳遞組件二進行連接傳動,內花鍵一沿接收軸軸向發生位移時,內花鍵一可通過傳遞組件二持續向連動板一輸出動力,傳遞組件二為設置于內花鍵一上方的外花鍵二、設置于連動板一上的內花鍵二;
所述的控制彈簧一與控制彈簧二均套設于接收軸的圓柱段二外部,控制彈簧一的一端與撥盤抵觸、另一端與連接盤抵觸,并且控制彈簧一的彈力使得撥盤與連接盤做相互遠離的運動,控制彈簧二的一端與連接盤抵觸、另一端與連動板一抵觸,并且控制彈簧二的彈力使連接盤做遠離連動板一的運動;
所述的控制構件對應設置有兩組并且分別為用于控制驅動構件一內部動力是否可傳遞的控制構件一、用于控制驅動構件二內部動力是否可傳遞的控制構件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海安爵珈機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海安爵珈機械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16615.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