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其合成方法及其應用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08363.7 | 申請日: | 2019-03-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796464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4 |
| 發明(設計)人: | 王延風;矯春鵬;程濤;張平平;路文娟;劉媛媛;李靜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山東省抗衰老研究中心;山東省新技術制藥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07D491/107 | 分類號: | C07D491/107;C09K11/06;G01N21/64 |
| 代理公司: | 濟南信達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7100 | 代理人: | 羅文曌 |
| 地址: | 250062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基于 羅丹 no 熒光 探針 合成 方法 及其 應用 | ||
本發明涉及新穎的結構式(Ⅰ)表示的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其合成方法及其應用,屬于化學合成及熒光檢測領域。所述熒光探針的化學和光學穩定性非常好,在生理條件下對NO具有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化學合成及熒光檢測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其合成方法及其應用。
背景技術
一氧化氮(NO)是一種具有活性、壽命短、細胞膜自由擴散的內源性氣體信號分子。NO在心血管、神經系統和免疫功能的調節中發揮重要作用。如NO能促進血管平滑肌的放松,降低血壓,具有信號轉導功能,對神經遞質的釋放有一定的調節作用。NO是一種參與調節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抗原提呈細胞和中性粒細胞功能活性、生長和死亡的免疫調節分子。NO的異常生理水平被認為是包括癌癥、內皮功能障礙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在內的一系列疾病的原因或促進因素。此外,具有自由基性質的NO可與其他自由基在組織中發生多種反應,導致具有高度反應性和毒性的硝化種。這些物質會導致DNA修復過程中鋅指蛋白的硝化或氧化。因此,探索NO在體內的作用機制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領域。
電化學、化學發光、電子自旋共振光譜、比色法、紫外可見光譜法、熒光光譜法等多種方法被用來檢測和監測內源性NO,深入了解NO在生命系統中的復雜功能。在這些方法中,熒光探針法被稱為無創檢測技術,因為它不僅可以避免直接接觸檢測,而且可以減少樣品的預處理。與傳統檢測技術相比,無創檢測技術具有靈敏度高、選擇性好、響應時間短等優點,可對現場檢測對象進行實時監測和觀測。然而,一些熒光探針表現出不同的不良性質,如與活細胞相容性差、水溶性低或膜透性差。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化學和光學穩定性好,在生理條件下對NO具有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的小分子羅丹明類衍生物熒光探針。
本發明進一步的技術任務是提供上述熒光探針化合物的合成方法。
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技術任務是提供上述熒光探針化合物的應用。
本發明再進一步的技術任務是提供以上述熒光探針進行NO檢測的方法。
本發明的技術任務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一種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其結構式如式(Ⅰ)所示:
n為0、1、2、3、4或5。
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合成方法,其特點是以式(II)所示化合物和氮甲基哌嗪為反應物,經酰胺化反應,得到式(Ⅰ)所示熒光探針:
n為0、1、2、3、4或5。
作為優選,本發明熒光探針的合成方法為將氮甲基哌嗪滴加到式(II)所示化合物、碳酸鉀、KI的乙腈溶液中,反應生成式(Ⅰ)所示熒光探針。
式(II)所示化合物、氮甲基哌嗪、碳酸鉀、KI的摩爾比優選為1:(0.9-1.1):(3.5-4.2):(1-1.2)。
本發明結構式(Ⅰ)所示熒光探針具有NO響應位點,可應用于生物成像,特別是細胞內NO的共聚焦成像。
以本發明熒光探針進行NO檢測時,優選將熒光探針配制在DMSO與PBS緩沖液的混合液中。DMSO與PBS緩沖液的體積比為(3-5):1。
式(Ⅰ)所示熒光探針的濃度優選為1×10-5~5×10-5mol/L。
本發明的基于羅丹明B的開-關型NO熒光探針,其合成方法及其應用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突出地有益效果:
(一)所述NO熒光探針具有良好的化學和光學穩定性,在生理條件下對NO具有很高選擇性和高靈敏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山東省抗衰老研究中心、山東省新技術制藥研究所),未經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山東省抗衰老研究中心、山東省新技術制藥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08363.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