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有效
| 申請號: | 201910203437.8 | 申請日: | 2019-03-18 |
| 公開(公告)號: | CN11171209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1-06 |
| 發明(設計)人: | 林俊宏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惠立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5K7/20 | 分類號: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澤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關宇辰 |
| 地址: | 516000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高***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雙均溫 板式 散熱 模組 | ||
本發明公開一種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此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包括下均溫板、上均溫板、熱管及多個散熱鰭片,下均溫板內部具有第一容腔;上均溫板配置在下均溫板的上方,上均溫板內部具有第二容腔;熱管固接在下均溫板與上均溫板之間,熱管內部具有第三容腔,第一容腔、第二容腔與第三容腔相互連通;多個散熱鰭片直立并列排布在下均溫板與上均溫板之間,每一散熱鰭片的底端連接于下均溫板及頂端連接于上均溫板。借此,以提升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導熱效能及散熱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有關于一種具有均溫板的散熱模組,且特別是有關于一種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元件的運算速度不斷提升,其所產生的熱量亦越來越高,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高發熱量的問題,業界將具有良好導熱特性的熱管(Heat Pipe)及均溫板(VaporChamber)組成散熱器應用,進而提高散熱效率。
然而,現存散熱器多采用熱管或均溫板的冷凝端熱貼接散熱鰭片,但散熱鰭片僅利用與環境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壓力差來進行傳導,使散熱鰭片的導熱效能受到相當大的局限,造成熱量容易累積在熱管或均溫板的冷凝端,最后冷凝效果失效而導致散熱效率不彰。
發明內容
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其目的在于,利用熱管與散熱鰭片固接在下均溫板與上均溫板之間,以提升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導熱效能及散熱效率。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包括:一下均溫板,該下均溫板內部具有一第一容腔;一上均溫板,配置在該下均溫板的上方,該上均溫板內部具有一第二容腔;至少一個熱管,固接在該下均溫板與該上均溫板之間,該熱管內部具有一第三容腔,該第一容腔、該第二容腔與該第三容腔相互連通;以及多個散熱鰭片,直立并列排布在該下均溫板與該上均溫板之間,每一該散熱鰭片的底端連接于該下均溫板及頂端連接于該上均溫板。
可選的,該多個散熱鰭片的其中數個連接于該熱管。
可選的,該下均溫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下均溫板還具有位于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之間的一中間區段,熱管的數量為一個,該熱管設置在該中間區段。
可選的,該下均溫板具有相對的一第一側邊及一第二側邊,該下均溫板還具有位在該第一側邊與該第二側邊之間的一中間區段,熱管的數量為多個,多個該熱管以等間距方式排列在該中間區段。
可選的,還包括一毛細結構及一工作流體,該毛細結構披覆在該第一容腔、該第二容腔與該第三容腔的內壁面,該工作流體容置于該第一容腔、該第二容腔與該第三容腔中。
可選的,該毛細結構為溝槽狀、網格狀、纖維狀、燒結粉體、波浪狀薄板的一種或多種的結合。
可選的,該熱管的位置與所述發熱元件的位置呈相對設置。
基于上述,熱管與散熱鰭片固接在下均溫板與上均溫板之間,使下均溫板吸收的熱量,除了散熱鰭片通過與環境溫度變化所造成的壓力差來進行熱傳導外,熱管與上均溫板也能通過工作流體汽往液返的對流快速導熱,讓下均溫板的熱量快速散逸至上均溫板及外部環境,以達到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具有優良地導熱效能及散熱效率。
附圖說明
圖1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立體示意圖。
圖2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剖面示意圖。
圖3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另一剖面示意圖。
圖4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的又一剖面示意圖。
圖5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另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6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又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圖7 為本發明雙均溫板式散熱模組再一實施例的剖面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惠立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惠州惠立勤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91020343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圖像處理方法、裝置和計算機可讀存儲介質
- 下一篇:視頻直播服務系統及方法





